本篇文章3841字,读完约10分钟

刘洋/

两年前,张勇第一次在香港证券交易所打锣时没有吸引这么多媒体眼球。

当时,海底捞全资子公司颐和园国际上市被认为是海底捞上市的前哨。

两年后的9月26日,张勇在香港证券交易所再次敲锣。 铜锣落下,海底捞正式在香港上市。

这是在四川省简阳出生的70后,经过20多年的奋斗,最终站在名利场的中央。

“五年后,海底捞有两种可能性。 第一种可能性不行,管理不来,一定完了。 第二种可能性是活着,那5年后一定会面对国际化的问题”,年时,张勇说。

五年过去了,海底打捞没有结束。 不仅活着,还活着,就像张勇说的,走上了国际化的道路。 在香港证券交易所上市了。

根据海底捞9月24日的公告,这次将在全世界发售4亿2500万股,其中香港发售3820.8亿8千万股,国际发售3亿8600万股。 售价为每股17.80港元。每手1000股,购买需要1.78万港元,成为香港历史上入场门槛最高的新股。

由于9月25日香港放假一天,这个海底捞的暗盘市场9月24日开始交易,相当上升。 根据辉立交易所的资料,暗盘收到19.26元,比股价17.80港元上涨1.46港元,上涨8.20%。 每手1000股,无视手续费,每手赚1460港元。

24年来,海底捞从普通街头火锅成长为搅动资本市场的顶级品牌中式餐饮公司,张勇功不可或缺。

八千元四张桌子白手起家

年,海底打捞24岁,按计算,那是纯粹的农村娃娃。

简阳是张勇的老家,也是四川省农业人口最多的县,经济不发达。 张勇的家庭也不富裕,小时候遇到物资短缺期,他印象最深的回忆几乎是相关的。

少年时代的张勇不喜欢读书,中学毕业后,根据父母的要求在简阳一所分配的技术学校学习了电焊。 但是在技术学校,他认识了人生的好朋友,认识了他后来的创业伙伴施永宏。

1988年,张勇毕业后被分到国营四川拖拉机厂当电焊工。 那时,中国改革开放的浪潮汹涌澎湃,很多人退出铁饭碗“入海”,幸运的人们成为中国第一个“万元户”。 看到别人发财,张勇也开始渴望外面的世界。 他每月不到93.5元的工资,找生意机会,他折腾非法的“博彩机”,结果被骗了钱,生意没生病就结束了。 后来倒卖了汽油,但失败了。

财讯:海底捞往事:张勇其人

两次赚钱失败的经历,张勇说:“像我这样没上过大学的人,没有背景,还不认命的人,唯一的路可以走。 不要害怕痛苦,不要害怕服侍别人。 ”。 在那里工作的间隙,张勇开始做麻辣烫的生意。

两年后,1994年3月20日,张勇和她的舒萍、施永宏和她的李海燕,四个人凑了8000元,做了四张火锅桌,开了火锅店——海底捞的第一家店。

4人都不是饮食出身,海底捞的味道当然没有竞争力。

张勇承认,海底捞从创立之初就不是靠味道取胜的。 “那时我连炒菜都不会。 火锅的味道一般,活下去只是态度好,客人需要什么速度,有什么不满就赔偿笑容……这也是斜打一耙。 因为火锅相对于其他饮食,质量的差异很小,所以这项服务特别容易成为竞争的差异化手段”

财讯:海底捞往事:张勇其人

年的《中国公司家》杂志讲述了海底捞“变态”服务的开始。

“开火锅店的初期,有一天,当地认识的干部回到乡下,去店里吃火锅。 张勇发现他的鞋脏了,安排男人给他擦。 这个小动作打动了客人,从此,海底捞为客人提供了免费擦鞋的服务。

住在海底捞楼上的姐姐夸耀吃火锅时海底捞的辣酱很好吃。 第二天,张勇把辣酱送到她家,她说以后吃海底捞随时送”。

这样的服务,海底捞也逐渐以简阳闻名,聚集了很多中继器。

1999年,张勇决定海底“出去”,第一站被选为西安。 然后从西安到郑州,再到北京、上海……海底打捞火锅的布局在扩大。

上市前,海底捞拥有经营的餐厅数量达到320家,包括中国国内的296家店和台湾、香港、新加坡、韩国、日本、美国的24家餐厅。 根据这次的招聘书,到今年年底为止,海底捞开设了180~220家店铺,这次募集的资金的60%用于店铺的扩建。

财讯:海底捞往事:张勇其人

“家文化”管理模式与资本家

北大教授黄铁鹰曾经说过“海底捞学不到你”,在张勇的管理理念中,有两个重要概念:一个是“客人一台一台抓到的”“员工一个的魅力”。 在海底捞中,“抓住”靠服务,“吸引”靠家文化管理。

黄铁鹰在书中记载,18岁的杨小丽为了还债,当时在海底当服务员,一个月领160元的工资。 新年快到了,家里的债权人来家里,妈妈让她先借了800元的应急津贴。 张勇知道后,借了800元给杨小丽,同时这笔债表示是企业还的。

“从那以后,我捞起海底进了家。 谁会损害企业利益,我和他拼命”。 杨小丽也成为海底打捞后迅速发展的一位猛将: 19岁成为海底打捞的第一家店的经理,21岁海底打捞在西安开店,她被张勇派去独立管理西安店。

除此之外,海底捞在员工的训练、住宿方面也非常努力。 海底捞规定; 必须向员工租小区的房间,备齐不是地下室空热水供应、可视电话、电脑网络。 宿舍离商店步行不到20分钟。 夫妇都在海底打捞的东西,必须尽量提供单间宿舍需要保养阿姨。 另外,张勇也说,每年过春节,都会给员工的父母送红包,邮寄员工回家。

财讯:海底捞往事:张勇其人

“家文化”是海底捞“变态”服务的重要支撑。 但是上市后,海底捞的温情管理文化能否应对资本市场更严格的监督和审查也是外部关注的焦点。

其实,发售前,张勇已经意识到了“家文化”式管理的问题点。

年据媒体报道,海底捞的新员工流出率达到了70%,但在此之前,海底捞的员工流出率只有10%。

对此,张勇说,问题一直存在,“家文化本身就是他们的想象,媒体、(黄铁鹰)教授,还有我们员工自己想象”,“看看资本论,就知道我在剥削你们。 其实我有些不善良,帐目分明。 我只要把帐算清楚,你的农民就可以在北京买房子。 现实很残酷,我不能每天理想地生活。 我必须打败同行的竞争对手,我必须想办法让客人吃饭,我必须赚钱! 不是赚钱,我死了你也死了是很简单的道理。 ”。

财讯:海底捞往事:张勇其人

尽管如此,海底捞和员工的福利支出依然延续着过去的风格,这在上市招聘书中也有体现:年度海底捞员工的福利支出为1.90亿人,每年达到3.72亿人,占收入的比例从27.3%到29.3%,大部分

精明的商人和他扩张的资本版图

今年5月,海底捞的上市征集书公开后,关于海底捞股争夺的故事在网上传开了。

据《中国公司家》报道,海底捞创立不久,张勇提议开会,但当时舒萍和李海燕热衷于打麻将,无视张勇。

原本不喜欢打麻将的张勇,突然翻了麻将桌。 张勇翻过舱门的桌子,踩着散落在地板上的麻将开始开会。 张勇说:“正式运营的企业需要经理,我决定成为经理。 ”。 施永宏等人都同意了。

这个有点痞子的故事曾经广为流传,新京报对接近施永宏的人否定说“太戏剧性了”,真相是“达成了协议”。

在这个人眼里,施永宏是“非常温柔的人,能一起抽烟吃火锅的人”,张勇是“坚强、精明、洞察人性的“商人”。 ”。

其实,张勇也确实是天生的商人。 从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的他,这几年为了扩大强大的海底打捞而进行了变革,但也有评论说“家文化”管理下的海底打捞早就发生了变革。

本财经根据公开资料整理的结果是,为了提高单店的效率和利益水平,张勇在海底打捞引进了分店竞争等级制,最后淘汰了。 保障食品安全,海底捞在北京、上海、西安、郑州建立物流配送和原料基地,集中解决食材,改善食品供应链。 另外,他去美国考察,回来后改革员工的报酬体系,计算工资,这也引起了海底打捞内部的争论。

财讯:海底捞往事:张勇其人

在张勇的指导下,海底捞逐渐坐在中式饮食领域的头把椅子上,同时建立了逐渐完善的上下游产业链:蜀海集团、颐和园集团、扎尔特旗海底捞,分别为海底捞加工好的食材、锅底材料和羊肉制品 另外单独设立蜀韵东方和微海咨询,为专卖店提供装修服务和人力资源管理和咨询服务。 供应商也有严格的管制系统。

财讯:海底捞往事:张勇其人

年7月13日,颐海国际正式在香港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海底打捞公司中第一家在资本市场登陆的企业。 马云峰基金持有颐和园国际6%的股份,在其上市后退出。

海底打捞系的第二家上市企业是优鼎优饮食,去年4月用新三板挂牌,实际统治者是张勇弟的张硕马嚼。 张勇夫妇管理的静远投资通过子企业静海投资,合计持有北京优鼎优饮食股份有限企业55.9%的股份。

除了餐饮公司,张勇的野心和事业在越来越多的行业完成了布局。

据一财介绍,去年,海底捞作为股东进入股票和日本股票,与硅谷天使和德泉投资等创投机构一起,成为进军pe的战术投资家。 当时,海底捞投资了约1000万元,购买了和邦股票200万股,持股比例为0.57%。

同年,在张勇的领导下,海底捞设立了全资子公司上海海悦投资,负责海底捞的对外投资管理。

有趣的是,海悦投资拥有安徽讯飞至悦的41.3%的股份,科大讯飞旗下的讯飞智元拥有51.7%。 另外,张勇在讯飞至悦担任董事,其理事长是科大讯飞的理事、副社长胡郁。 据说海悦投资至今进行过10项投资。

据新京报报道,海底捞是上海云锋股权投资中心的大股东之一,后者的股东名单中包括腾讯、巨人投资等重量级企业。

海底捞这个名字非常偶然,本意是四川麻将的用语,最后一张是自己摸,同时是胡牌。

刚创业时,张勇正在烦恼起什么名字。 当时她后面的夫人舒萍在打麻将,正好得摸最后一张卡和胡牌,打个号码。 舒萍很高兴,跟张勇说还长着这种忧郁的脸,让他捞海底吧。

现在香港证券交易所上市显然不是海底捞和张勇的最后一张卡。

(参考资料:新京报、《中国公司家》、时代周报等报道)

全天候滚动播放最新的财经信息和视频,越来越多的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备受关注( sinafinance )。

来源:千龙新闻网

标题:财讯:海底捞往事:张勇其人

地址:http://www.qinglongs.com/qlwjj/168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