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113字,读完约23分钟

民间业主“金蝉脱壳”、商业银行“转嫁风险”——冲击“世界500强”的梦想以中冶集团在唐山“受监督”的混乱告终,引起了花费数十亿元成本的闹剧。

文冯一丁|吴金勇

河北省唐山市东南约100公里的海港经济开发区,是常住人口1万多人海边的小镇,沿港盛街东走3公里,是公路南侧中冶恒通冷轧技术有限企业雄伟的暗红色之门。 现在工厂内外看不到工人的身影,占地面积近3000亩的工厂区很安静。 这个工厂已经停止了大半年的生产。

财讯:恒通巨亏:央企中冶烧钱闹剧

在2000公里外的湖北宜昌亭工业园区,占地近5000亩,年产达到1000万吨的三峡全通涂装板股份有限公司内,宏声轰鸣,氧气刺鼻,8000多人穿蓝色工服的“全通”人隐形工厂、工厂、亭通。 他们很多人知道“恒通崩了”。

刚进工厂三个月的大专毕业生赖乐(化名)告诉记者,他胸前红青相间的“龙托日”工厂的徽章被工人们开玩笑说成了“蜗牛”。 他不懂这个笑话的原创者,不是全通人。 因为这也曾经是中冶恒通的工厂纹章。

河北人梁士臣是这两个工厂的共同创始人,他对所有的员工说“所有的人都与恒通的血脉相连,文化相通”。

梁创立恒通,又卖给了央企中冶集团。 今年7月,恒通以令人难以置信的巨额损失和数千人规模的大裁员震惊了全国。 恒通的前员工找工作的时候,该领域的面试官说:“四年亏损46亿元,你为我不擅长吗? 你的企业在做什么? ”。

财讯:恒通巨亏:央企中冶烧钱闹剧

“突然着急”的收购

中冶收购前,恒通债务负担很重,但基本上可以平衡损益,最多损失1亿元。 中冶收购初期,即使遭遇2008年的金融危机,也只损失了4.87亿元

“恒通就像《野子》,他的亲生父亲和继父都可以对他说‘始终乱弃’。 ”离职的恒通中层对“中国公司家”感慨万千。

中冶恒通的前身是唐山恒远涂装板有限企业,梁士臣于1995年在唐山市丰南区创立。 电镀板主要应用于家电、灯具、计算机机箱、钢结构住宅、汽车领域等。

前期的丰南工厂有“五连轧”的冷轧生产线和四条镀锌生产线。 到2002年,作为首发特征恒通的利益很好。 “那时工厂赚钱,记得丰南工厂发货时,包装被经销商提起来了。 ”。 一位恒通老员工想起来说。

但是,“丰南工厂”的生产能力被限制在空,因此梁士臣考察后,决定在唐山海港经济开发区建设新工厂。

2001年,计划对产量500万吨的恒通海港工厂进行破土动工,内部人向本刊透露,海港工厂的启动资金来自梁士臣的个人投资和银行贷款,但“大部分是银行贷款”。 当时恒通使用的是“建线贷款”模式。 也就是说,贷款建设生产线后,银行抵押获得了建设下一条生产线的贷款。 申请房贷时,生产线的价值有“高估”现象,一条生产线的实际建设线价格可能只有5000万元,但恒通可以从银行贷款5亿元。

财讯:恒通巨亏:央企中冶烧钱闹剧

该领域的武钢、宝钢等公司的镀锌生产线,建设线的价格也从几亿元达到十几亿元,恒通的建设线的价格大幅低于这个水平,一是省在框架、设备等尽量在自己的恒通机械工厂加工生产,其一 二是从海外进口的生产线是极其廉价的废弃设备,“基本上在20世纪50年代前后出现了古董”,一位工人告诉本刊,他亲眼看到了卡尔机的零件是“made in u.s.a 1938 (年)”。

财讯:恒通巨亏:央企中冶烧钱闹剧

占地2700亩的恒通海港工厂建成后,恒通在海港有3条“五连轧”冷轧生产线和14条镀锌生产线,大大扩大了生产能力,但也背负了巨额的银行债务。 恒通内部的人估计,为工厂建设而向恒通银行贷款超过60亿元,其中镀锌线主要由民生银行提供贷款。

财讯:恒通巨亏:央企中冶烧钱闹剧

海港生产线2003年投产后,“摊位过大”,贷款利息负担沉重,领域充分竞争,恒通财务状况逐渐陷入困境。 到2006年,恒通资金链紧张,拖欠员工工资半年以上,然后支付利息偿还。

根据未经证实的说法,2006年恒通向海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申报破产,但人口只有1万人的海港gdp和就业冲击太大,没有得到批准。 但从那以后,梁士臣急于让位恒通股权,这是不争的事实。 据说当时有多家公司来视察。 其中包括后来每年主持一次恒通的香港中旅集团。

财讯:恒通巨亏:央企中冶烧钱闹剧

据知情人士透露,最终中冶集团接管了恒通,背后的主要牵引者和推动力来自恒通的主要债权人民生银行。 当时,民生银行和中冶集团之间有密切的合作关系,2005年底签署了两项《基本合作银行协议》,民生银行不仅希望为中冶集团提供30亿元的信用额度,还希望为中冶提供全面的金融支持和服务。

财讯:恒通巨亏:央企中冶烧钱闹剧

中冶内部的人事后向媒体解释说,当时中冶收购唐山恒通的两个首要意图,一是利用工程建设转型为生产,二是为集团整体上市扩大资产总额。 另一个重要背景是当时中冶集团的理事长杨长恒一年前想让中冶集团大规模进入“世界500强”。

财讯:恒通巨亏:央企中冶烧钱闹剧

据报道,中冶原计划只收购恒通机械业务51%的所有权,经过梁士臣的游说,扩大到恒通整体,将其打包上市。

在原恒通办公室人员谭龙(化名)的形象中,中冶集团收购恒通的过程是“突然着急”。 他在这个过程前后仅仅过了一个多月,期间恒通内部的紧急盘点资产说:“把票据变更一周,比如把100吨的票变更成140吨来夸大产量。” 为了迎接2007年“5.18”工厂庆时中冶集团领导人的视察,恒通全工厂的人一个月前反复练习了走方阵等比赛节目。

财讯:恒通巨亏:央企中冶烧钱闹剧

恒通各部门“乱成一团”的资产盘点、判断尚未完成,2007年6月5日,中冶宣布出资10.72亿元,承债收购恒通67%的股份,剩余股份继续由梁士臣管理。 “我们没想到中冶投得那么快(恒通)。 ”。 谭龙说。

2007年9月21日,中冶恒通正式注册成立,原唐山恒通工厂的徽章“龙托日”变更为中冶的简称标志“mcc”,经过梁士臣力保,“恒通”两个字继续使用。

从那以后,作为股东、副社长、执行董事,梁本人实际上淡出了中冶恒通的权力中心和经营管理事务,要求下一份恒通的复印件。

据本刊报道,梁任恒通董事长期间虽然是负债经营,但总是能保证正常生产。 每年支付数亿元的银行利息后,基本上可以保持损益平衡,最多有1亿美元的损失。 事后看来,这不是恒通在快速发展史上的重大损失。

中冶成为恒通大股东后,任命冶金部武汉钢铁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张哲英为恒通董事长兼总经理,恒通董事会执行董事有张哲英、财务总监李德山(中冶常驻)和梁士臣三人。

恒通员工说,高级工程师出身的张哲英人品善良,曾经自己立下资金给恒通员工发工资,“向员工谋福利”。 她同时推进了简化部门,减少支出,健全机制。 但是,张先生兼任中冶首钢工程项目部的社长等,所以在恒通就职的时间不多,“一周只呆一天”。 实际上主持恒通日常业务的是梁士臣的老部下担任常务副社长的李大愚。

财讯:恒通巨亏:央企中冶烧钱闹剧

运气不好,张在任期间正好遭遇金融危机,电镀板领域的价格发生了很大变动。 数据显示,2008年中冶恒通损失4.87亿元,另一个是5.6亿元。 当然这与之后的恒通损失相比,依然有小巫婆看着大巫婆。 “扣除银行利息和设备折旧,2008年的日常运营应该不予赔偿。 》内部人士告诉本刊。

财讯:恒通巨亏:央企中冶烧钱闹剧

也许是由于赤字的责任,张哲英于2008年6月因“员工调动”辞去了中冶恒通的相关职位。

张离职后,中冶没有提拔实际主持工作的常务副社长李大愚。 主要原因是李和梁士臣的关系非常密切。 获得恒通大部分股权后,梁士臣计划于2008年下半年飞往湖北宜昌另生炉子,建设三峡全通企业。 全通和恒通的主营业务一样,工厂庆日是一样的,红青的“龙托日”工厂徽章也被梁带走了,带走了一部分原恒通人。 在这样的背景下,梁手提拔的李大愚在恒通已经得不到中冶的重用。 事实上,2009年李大愚离开恒通后,也确实去过全通担任社长。

财讯:恒通巨亏:央企中冶烧钱闹剧

“韩流”来看“老鼠”和工厂

中冶外聘的恒通董事长韩继征主张:“央企和民营企业的结合,双方的特征相辅相成,可以创造更大的利益。” 事实上,“中央企业和民营企业的结合”创造了“更不可思议的大损失”

2008年6月,中冶恒通外勤唐山钢铁集团轧制厂厂长韩继征为恒通理事长兼社长。 恒通董事会成员改为汉继征、李德山、梁士臣。 年中,中冶派郭继舟担任恒通总经理,汉继征不再兼任总经理。

之后,在汉继征主办的三年里,没想到中冶恒通会陷入更大规模的损失深渊。

韩继征,2003年国家发明专利获得者,根据冷轧生产方法被评为“2006年度河北省十大优秀发明者”。 很多恒通人在来恒通之前,韩国在唐钢内部说“已经被边缘化了”。

外界不知道为什么中冶垄断了汉继征大权,没有像张哲英时代那样在人事配置上使用更平衡的权力结构。 恒通员工对此解释说,恒通在中冶集团内部是“后母的孩子”,没有人愿意来接这个“烫印”。

就任恒通董事长兼总经理后,汉继征获得了“唐钢模式的引进”。 他唐钢的约20名老部下相继跳槽到恒通管理层,普遍晋升,年薪倍增。 恒通基层员工称汉继征及其旧部为“假唐钢帮”(意味着他们本来就被唐钢排挤了),将其全面地称为主恒通“韩流”。

财讯:恒通巨亏:央企中冶烧钱闹剧

“韩流”主要进入后,原恒通销售、采购、生产三大部门的关键岗位高管几乎全部轮换,常务副社长李大愚被任命为新成立的独立销售企业国贸企业总经理,国贸企业全国各事务所主任大部分是“汉人 另外,负责采购的缪昌义被调到物流工厂的厂长。 前镀锌厂厂长孙昌印被调任安全监察部部长。 轧钢厂厂长黄世昆被调任重型机械厂厂长。 据说最重要的轧钢厂从科长以上变成了“唐钢助”。 “唐钢的小科长来的最少也是部长”。

财讯:恒通巨亏:央企中冶烧钱闹剧

韩继征上任后的“新官三本火”,曾经让我感觉到新的气象。 就职演说中,他说:“中冶恒通是一家有前途、有希望、充满活力的公司,我个人认为现有的设备和生产线在整个中国乃至全世界都装备得很高。 如果能达到目标年产量300万吨,市场占有率将达到20%。 中冶恒通是中央企业和民营企业的结合,双方的特征相辅相成,可以创造更大的利益。 ”。

财讯:恒通巨亏:央企中冶烧钱闹剧

遗憾的是,“中央企业和民营企业的结合”创造了“更多不可思议的巨大损失”,而不是“更大的利益”。

最早报出现恒通巨损的是香港《明报》年7月11日的报道,中冶集团投资恒通企业创下巨额损失,被中纪委调查。 后来中冶集团否认被中纪委调查,但承认了恒通的持续损失。

之后,媒体报道,经过开元信德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从2007年9月到2009年,中冶恒通的损失达到了46亿元。 其中,2009年损失了12亿元。 年损失再次超过10亿元,总负债超过120亿元。 但是,这些数字没有得到中冶和恒通方面的认可。

财讯:恒通巨亏:央企中冶烧钱闹剧

据本刊报道,恒通在中高层内部会议上宣布,韩国上任不到3年,“欠”了中冶25亿元。 从之后企业的财务状况来看,这25亿元实际上损失了。 除了2007年中冶收购恒通时的10.72亿元现金入资外,4年间,恒通至少损失约36亿元,平均向4276名员工头上,每人可平均偿还90万元损失额,一名一线工人30年工资

财讯:恒通巨亏:央企中冶烧钱闹剧

这是令人瞠目结舌的损失。 作为钢材深加工公司,恒通利润主要来自加工费,不易发生巨额损失。

恒通内部的人为记者粗略计算账目,作为纯加工公司,从1吨原料进入工厂到进入工厂理论上可以赚取约300元的差额,恒通的实际年产量为110万吨,工人工资( 4000人×3万=1.2亿元) 韩主政期间,恒通没有新建生产线,也没有大的投资事项。 根据这个计算,加上每年支付的利息、设备折旧等价格,恒通3年的赤字额最多在15亿元左右。

财讯:恒通巨亏:央企中冶烧钱闹剧

那么,这多亏了出来的几十亿元去哪儿了呢?

中冶方面对损失解释说:“生产线和生产设备改造未完成,债务负担过重,财务价格过高,原材料价格上涨过高,金融危机冲击。” 对此说法,不透露姓名的恒通干部说:“这些历史负担当然存在,但被控制、固定,是出现很多的巨大损失,认为是不可控制的经营管理环节。”

财讯:恒通巨亏:央企中冶烧钱闹剧

据本刊报道,恒通所民生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和中国银行等贷款共计约60亿元,每年向银行支付的利息约为4亿元。

固定资产的历史负担,确实很重。 很多工人证明,恒通生产线经常切断带子和爆辊,“炉内打褶”的问题从梁士臣时代开始悬赏一百万元募集处理方案,但一直没有结果。 一位厂长告诉本刊,从2008年开始港口工厂的三条连续轧制线,只有两条可以正常“运转”,其中一条经常进行停产的检查。 14条镀锌线只正常运转8条,剩下的6条一直处于“建设中”的状态。 作为中央企业,固定资产必须法定提取折旧,每年恒通提取设备的折旧达到2亿元左右。

财讯:恒通巨亏:央企中冶烧钱闹剧

前述高管所说的经营管理环节应该是损失的重要来源。 根据本刊采访得到的消息,在国有公司“全员缺位”和软件预算约束先天性制度的缺陷下,恒通经营者没有履行“委托-代理”义务的动力,企业在各环节陷入了管理失控的状态。

财讯:恒通巨亏:央企中冶烧钱闹剧

比如恒通生产环节存在的严重的“大锅饭”和浪费分肥现象。 据知情人士透露,2009年,恒通丰南工厂发生了内外勾结行窃的丑闻。 “一晚上偷了80万元的材料,最后只找到了班长和保安队长。 这么大规模的盗窃没有更高层领导的参与吗? ”。 另一位恒通人明确表示:“生产现场的一些领导人偷偷投掷材料,将良品作为协议品销售给顾客,赚取中间的差额(合格品的价格比协议品高150元/吨),多数以价格销售。”

财讯:恒通巨亏:央企中冶烧钱闹剧

在质量检查部门工作的恒通员工在本刊上,每天在恒通的冷轧、镀锌和彩色涂装生产线上发生岗位疏忽常态化引起原料浪费的情况,他估计一年可以浪费数百万元,对于这样的浪费,恒通几乎要受到处罚 他经历的事故是,一位澳大利亚顾客购买了500吨的1.0mm无镀锌锌板,管理混乱,因此调度员制作了0.8mm规格的生产发票,企业无法按时交货,赔偿了对方50万美元的违约金,当时是40万美元 由于这样的事故,最后该工厂的厂长被罚款2000元,安排800元,质检和班长每人500元,工人每人100元,“到此为止”。

财讯:恒通巨亏:央企中冶烧钱闹剧

年4月15日,恒通总经理郭继舟在第一届二次职工代表大会上做的报告中表示,“公司内部管理还存在很大的问题,基础管理依然不好,管理粗放,多种管理制度流于形式,因此我们在合同纠纷等问题上存在重大的法律风险和财务

多个恒通员工证明,近几年恒通内部基层员工工资低,但离职率非常低。 “日子轻松,空闲,领导们忙于赚钱,不怎么管理”。

恒通基层员工的“牧羊人”状态反映的是管理层肆无忌惮地追求私欲。 在恒通销售和售后服务部门工作的内部人告诉记者,企业做b2b生意,不能以最低价格要求供给,给有供给权的人留了租赁空之间。 例如,在销售旺季,领导优先供给与自己关系好的协商顾客,先向其他协商顾客销售商品,销售旺季过后,打折销售企业剩下的材料。 客户为了在下赛季节能多进货,只能沟通关系。

财讯:恒通巨亏:央企中冶烧钱闹剧

“蛀牙”的另一种赚钱方法是售后服务。 虽然现场看不到质量问题的商品,但如果顾客和领导签订赔偿协议,质量检查合作鉴定的话,企业可以出动领取数十万的售后服务金,这笔钱当然要分给相关领导。

财务价格太高,是恒通内部经营解体会上多次提到的损失来源。 恒通的加工运营价格约为900元1吨,财务价格竟然达到300-400元1吨。 某恒通内部人指出,企业财务管理混乱,“如果领导签字,所有票据一律清算,财务部不问事由,不予审查。 ”。 他例如说:“我们二楼有办公室,有588元一瓶五粮液,整整一个房间,副社长以上可以当箱领。 ”。

财讯:恒通巨亏:央企中冶烧钱闹剧

另一个例子是年末恒通停产后,轧钢厂为了防止盗窃,在工厂外焊接钢筋护栏,钢筋和焊工都是轧钢厂自己的,但事后给企业报销了20万元。 韩继征为此还在周会上对厂长李志涛进行了“冷酷的批评”。

“这家公司是蛀牙之路,不管树多大,蛀虫们啃几年都会倒下。 ”。 谭龙说,在最后分肥时,恒通面向外部招标销售废弃物,来投标的三家企业竟然属于一家企业,因此被举报了。 “恒通内部的人和外部沈沥一气的事件很多,在我们产品涨价前的一天,总是有供应商来提货,等待价格上涨仓库断货。 ”。

财讯:恒通巨亏:央企中冶烧钱闹剧

在中冶集团的70多家子公司,中冶恒通的口碑不好,内部被称为“无底洞”,被列入2009年转让的名单。 这可能是中冶集团作为大股东没有对恒通的经营管理施加制约和监督管理的理由之一。 “中冶给了几十亿,这些钱去哪儿了,为什么没有监督,没有风险判断吗? “付钱也没关系”一位恒通厂长生气地问:“恒通的资产规模非常大,但中冶对我们不太重视,总是认为我们是局外人。”

财讯:恒通巨亏:央企中冶烧钱闹剧

这种边缘地位的体现之一是恒通不能从中冶那里得到直接的资金,只能用约定偿还的方法从集团那里“借款”。

中央企业“爆料”中央企业?

中央企业香港中旅管理恒通的消息一次向员工“看到了新的希望”,但不到三个月就宣布退出。 为什么要退出,至今还是个谜。 但是,这样就明确了恒通巨损的“黑洞”。

年8月,恒通全厂传达了久违的好消息。 企业当月获利了。 到目前为止一直是赤字,很多工人对此很高兴。 同月,两家中央企业中国香港中旅集团和中冶集团就中冶恒通重组正式签署了《合作协议》和《经营管理协议》,并宣布从10月1日开始中冶恒交通将由香港中旅管理。 因此,中冶收购梁士臣残余的中冶恒通33%股份,成为全资子公司。

财讯:恒通巨亏:央企中冶烧钱闹剧

实际上,当初为了上市大计而收购的这家民营公司,因为“土地、房屋等产权存在法律上的缺陷和连续损失”,所以没有被纳入上市企业的中国中冶( 601618.sh ),但随着中冶集团管理层的更换,恒通在中冶盘很重要 2009年中国中冶在征集书上承诺,在上市后24个月以内的年9月24日前,通过转让持有的恒通股权等方法进行处置。

财讯:恒通巨亏:央企中冶烧钱闹剧

年8月25日,香港中旅集团理事长张学武在北京维景酒店的签约仪式上,签订协议意味着责任负担,香港中旅会根据对国有资产价值增值负责、对恒通4000多名员工负责的高度责任感,经营、管理、实际

香港中旅接管恒通的意图是希望恒通的冷轧、镀锌生产能力,能与旗下的唐山国丰钢铁形成同步收购的葫芦岛锌业一致的产业链。 据知情人士透露,香港中旅旗下的国丰钢铁集团是恒通的原料供应商,因此非常了解恒通连年损失的情况,但恒通的生产能力规模居华北地区首位,因此香港中旅别无选择。 据报道,中冶提出的条件是,只要香港中旅承担债务,恒通资产就可以零价格转让。

财讯:恒通巨亏:央企中冶烧钱闹剧

在管理期间,香港中旅派遣了海外丰钢铁集团理事长张震担任恒通负责人。 以前2009年下半年离开恒通,全通担任社长的李大愚先生这次也由国丰推荐回到恒通,就任主管国贸企业的副社长。

香港旅行社主持恒通的消息暂时被基层员工告知“感到了新的希望”,传开了“香港旅行社接手后工资上涨20%,每月补助金从180元上升到300元”的小道消息。

但是,管理期不到3个月,风云突变。 12月27日晚,恒通各部门高级管理层接到紧急通知,第二天早上的会议不得缺席。 第二天,参加者被告知香港中旅“不再托管”。 中冶年报报道,“香港中旅集团提出。 中冶集团和香港中旅集团通过协议中止了《合作协议》和《经营管理协议》。 ”。

财讯:恒通巨亏:央企中冶烧钱闹剧

恒通的厂长级干部告诉本刊,他听到这个消息时,“人都懵了”,“不能理解,不可思议的是,我觉得堂堂正正的两个央企做事有点不严肃,感觉孩子过家家”。

香港中旅为什么会变卦,至今还是个谜。 本刊香港中旅和国丰集团都发送了采访信,但没有得到回复。 中冶常驻恒通总经理郭继舟在年4月份的恒通员工代表大会上表示:“年12月末,香港中旅集团突然停止了管理经营,企业陷入困境:企业在9-12月发生了巨额损失,原料和产品库存几乎为零,企业无法销售产品,原 面对这样严峻的现实,中冶集团果断决定接管,企业正式进入全面停产的检查阶段,提供资金支持,从而使我们摆脱了抢劫,生存下来。 ”。

财讯:恒通巨亏:央企中冶烧钱闹剧

12月末,恒通员工接到了令人吃惊的通知:停产,所有一线员工停止工作一个月,放假回家等待恢复工作的通知。 假期中他们得到的说明是,香港中旅托管期间原料和现金用完,企业暂时停产,休假。

但是,有些内部的人分解了本刊,这个解释缺乏说服力。 因为管理期间香港中旅使用恒通账上的现金时,必须由中冶集团批准。 据他所知,以前托管恒通的账上已经只剩下几千万元的流动资金,“我们的出差费用都很难报告”。

财讯:恒通巨亏:央企中冶烧钱闹剧

也许是因为香港中旅不想要“背黑锅”。 今年7月,香港《明报》为香港中旅某企业获得了对恒通的尽职调查报告复印件。 其中,中冶恒通存在“产量不一致”和“资产重大减值”等问题。 没有取得投资项目的立项批准文件,主要资产没有发票等,香港中旅没有必要接手或负担中恒通。

财讯:恒通巨亏:央企中冶烧钱闹剧

恒通停产后,各银行来到家里回收债务,工人们看到恒通进去的原料被法院贴上了银行的质押条。 工人们目睹了仓库里的锌渣在几天内运输发货。 每20吨重1500根以上的钢卷(库存高峰)也从仓库中消失了。 内部人员证实,到今年6月为止,工厂所有的钢卷、原料、成品半成品、废弃物、锌渣、废零件、备件等都被清除了空,“一个空壳”。

财讯:恒通巨亏:央企中冶烧钱闹剧

郭继舟4月的发言表明,恒通复产是不可能的。 “从企业的历史和现实来看,简单的复产根本处理不了问题,我们企业像得了重病的巨人一样,只靠‘输血’简单恢复生产,暂时救不了一世,不可持续,国有资产也不断缩小,会 因此,我们必须寻找病因,下很大的决心,倾注很大的力量,做很大的手术,彻底处理问题。 ”。

财讯:恒通巨亏:央企中冶烧钱闹剧

对中冶集团来说“彻底处理问题”的道路是转手。

香港旅行后唐山钢铁集团在传闻中成为恒通的下一个接战人。 唐钢和恒通之间有长期的业务关系,条件之一是“一个员工也不留”。 内部人士说,唐钢连设备开发部的工程师都不需要。 因为收购后不用恒通的设备。 唐钢不需要人也不需要设备,据说要承担几十亿的债务收购恒通。 图为丰南和港口的地皮上显示恒通。 因为唐钢以前自己申请土地也没有被批准。

财讯:恒通巨亏:央企中冶烧钱闹剧

恒通的数千名基层员工是这笔交易中最无辜的弱势群体,他们被三股五的电话催促,尽快拿着ems给他们的《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去工厂“自愿退出工厂”,“越晚补偿金越少”

“截止日期”从6月27日延长到7月8日,延长到8月31日。 “听说这次真的不再延期了,只有几百人还没有辞职”坚决不退工厂的谭龙对记者摇摇头说。 “但是我真的很不甘心。 我认为中央企业有社会责任。 工厂怎么突然变黄了,至少得说一下。 ”。

财讯:恒通巨亏:央企中冶烧钱闹剧

8月初的一天,在2000公里外的三峡全通大门外,几位员工告诉记者,全通最近几个月没有按时发工资。 “领导必须理解企业、企业还没有盈利,贷款后买材料加工,不能发工资”。

2009年2月,加入他们理事长美国国籍的梁士臣在宜昌市市长的“诚意邀请”下,使自己的新工厂落户亭。 于是,怀抱8000个梦想的年轻人聚集在这个小镇上。

梁本人在年新年致辞中总结了“全通速度”。 “从田园农舍一面到一期320万吨的项目竣工生产,只有15个月! 长江畔崛起的500万吨专用码头从正式开工到试车,只有190天! ”。

在全长1100米以上、宽150米以上的工厂外,在这里等着空的大型卡车旁边,莱乐对记者说:“这个工厂已经投资了200多亿元,我们上司投了10亿美元! 我有钱! ”。

欢迎发表评论。

来源:千龙新闻网

标题:财讯:恒通巨亏:央企中冶烧钱闹剧

地址:http://www.qinglongs.com/qlwjj/173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