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163字,读完约5分钟

预售,全额降价,并仔细计算优惠券;短信、社交网络和优先“突破位置”令人不安...今年的“双十一”购物节已经开始了。你兴奋地购买预售和添加购物车,你有很多麻烦吗?如果你不小心,你会被虚假的低价所愚弄。当你购买一种商品时,你需要收集五六种优惠券。优惠短信轰炸你的手机,并填写促销信息...嘉年华购物节为什么令人担忧?

狂欢的“双十一”为何让人忧?

优惠条件悄然“变脸”,虚假降价屡见不鲜

“我本来打算今年点辣椒面和油辣椒。结果,我开了一家旗舰店,很生气!”10月22日,一名网民发帖投诉。根据截图,某品牌天猫旗舰店的预售价格为22.8元,三袋55元的油辣味食品。有一段时间,网民们一个接一个地关注这些帖子,揭露那些“双十一”价格“没有下跌而是上涨”的商家。

" 9月,我梳了两个160元的,现在我有一个110元的."“说出一个服装品牌的女式羊绒衫。今年我提前加了一个购物车,看着它从499元变成了599元.....被网民命名的品牌包括美容化妆品和护肤、宠物食品、服装、鞋、包、日用品等类别,几乎涵盖生活的方方面面,许多知名品牌旗舰店都榜上有名。

除了价格上涨,今年的“双十一”商家可能还存在营销欺诈。微博网友“博比爱奥利奥”(Bobby loves Oreo)发帖称,知名消毒品牌“双11”(Double 11)在预售时悄然“变脸”,于是消费者自发成立了维权团体。

据报道,该产品于10月20日零时开始预售。起初,商家在促销前一分钟是免费存款的,没有其他限制;19日23时53分,宣传材料中出现了“仅限于2000强”的字样。20日零时10分,该品牌的宣传文案迅速改变,“2000人的限制变得清晰,字体变大。”

"这种篡改营销网页拷贝的方法严重误导了消费者."网友张小姐说她已经向天猫和12315投诉了。或许是因为投诉人太多,客户服务会在提出投诉后,立即提供退款渠道。

但随后,一些网民收到拒绝提前退还押金的通知,要求他们在当天支付最后一笔款项后申请退款。一些网民猜测,该品牌此举是由于开通退款渠道后,预售量从20多万降至13万。

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银江表示,先提价后打折或降价是典型的价格欺诈行为。《侵犯消费者权益处罚办法》规定,以虚假的“清仓价格”、“销售价格”、“最低价”、“优惠价”或者其他欺骗性价格销售商品或者服务属于欺诈行为。

广告“轰炸”不停的过度营销让人“审美疲劳”

“亲爱的淘宝会员,你有双11超级红包等着抽……”下午1点,黄女士还收到了“双十一”的短信广告。“从10月20日开始,我就收到了商家的‘双十一’广告,回复‘退订’是最近做得最多的事情。”

距离“双十一”的到来还有一周时间,但广告已经提前“轰炸”了好几次。短信、电话、弹出窗口...促销广告以各种形式集中“捕捉”了空消费者的视觉、听觉和信息获取渠道,这使得许多人抱怨他们“无聊”。

“只要是外购的业务,它似乎都会给我发短信。最令人费解的是,有一些旗舰店。我既没买过货,也没引起注意,但我还是收到了‘双十一’的预售短信。”黄女士非常困惑。“谁在‘出售’我的手机信息?”

在朋友圈里,一个抱怨电脑浏览器“双十一”弹出广告无法阻止的帖子,吸引了朋友们表达“同病相怜”;打开微博,进入“双十一广告”。网民们不断对铺天盖地、无孔不入的广告营销“吐口水”。

“广告本身没有问题。它可以打开买卖双方之间的信息屏障,但对“度”的把握确实值得思考。”从事品牌营销的韩经理认为,一方面,对于商家来说,“双十一”几乎是年销售量的最后一搏,营销推广的预算必然会很大,而且每年大部分的预算也是超重的;另一方面,对于消费者来说,在经历了十年的“双十一”之后,人们对它的热情和期待比开始的时候更加强烈。“过度营销与日渐消退的热情相冲突,自然会产生‘疲劳’。”

狂欢的“双十一”为何让人忧?

每天都是购物节。没有新的想法,没有诚意,没有好处,没有品味

“双十一”和“618”全年不停办,“品牌节”和“品类节”不依次停办。在日益密集的购物节背后,是消费者受益还是企业受益?

“如果你想买相机,有一个‘相机节’;我想看烘焙,搜索,“家居生活节”...这是中国的一个节日。”彭小姐从新加坡度假归来,感慨万千。

各种购物节层出不穷,对消费者的考验越来越高。你需要一路看着,收集所有的优惠券和购物红包,听着四面八方才能知道节日前后商品的真实价格。与此同时,你还面临着24小时的优惠信息轰炸。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法律权益部助理分析师孟慧欣指出,不同的优惠方式越复杂,对企业越有利。

“复杂的规则可以把消费者分成两类:愿意花时间去理解的消费者可以省钱,而不愿意研究的消费者可以按原价购买,这就充分增加了利润。此外,它可以避免价格的绝对透明度,也可以转移注意力,让消费者忘记他们的心理价格。”孟慧欣说道。

陈银江表示,消费者追求利益、经营者追求利润是一种正常的交易心理。但是,经营者不能简单粗暴地制造各种牟利的促销噱头,不能以虚假的促销手段欺骗消费者,不能以不诚实甚至非法的手段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与其整天琢磨各种各样的促销手段,不如用心去提高商品和服务的质量。”陈寅江说:

专家建议企业应该诚信经营,守法经营,彻底告别不合理的低价倾销和虚假促销。同时,购物节应该以更加合理和规范的方式进行,实现线上线下的协调和统一,达到分流的目的。

来源:千龙新闻网

标题:狂欢的“双十一”为何让人忧?

地址:http://www.qinglongs.com/qlwxw/106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