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218字,读完约6分钟

应用如何随意收集用户隐私

2018年7月17日至8月13日,中国消费者协会组织了一次关于“app个人信息披露”的问卷调查。中国消费者协会商品服务监督部主任皮晓林表示,在收集到的5458份有效问卷中,85.2%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曾遇到过app的个人信息泄露,只有14.8%的人没有遇到过个人信息泄露。近90%遭受信息泄露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曾被销售电话或短信骚扰。

中消协调查:85.2%受访者曾遭遇APP个人信息泄露

现在,谁没接到几个骚扰电话?谁的手机没有安装一些应用程序?这两者之间有联系吗?也许有。

近90%的移动应用需要位置信息

根据2016年颁布的《移动互联网应用信息服务管理条例》,应用运营商在收集和使用用户个人信息时应遵循合法、公正和必要的原则,明确指出收集和使用信息的目的、方法和范围,并征得用户同意。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应用运营商基本上要求用户信息按照自己的意愿“不设防”。

根据调查结果,阅读位置信息的权利和访问联系人的权利是安装和使用移动应用时最常遇到的情况,分别占86.8%和62.3%。受访者被要求阅读通话记录(47.5%)、短信记录(39.3%)、开放式摄像头(39.3%)和麦克风录音(24.6%)。

记者查看了从他手机上下载的应用程序,发现他需要最多的许可才能使用定位服务。其中,北京移动、菜鸟包装、公众评论、滴滴出行等应用需要位置许可,但iQiyi和乐视等视频应用、蜻蜓调频音频软件、其他相机和黄油相机等照片应用、厨房菜单软件、百度输入法、wps文本编辑软件等都需要位置许可。,似乎与用户的位置没有什么关系,但是他们也需要位置许可,这不符合必要的原则。

中消协调查:85.2%受访者曾遭遇APP个人信息泄露

应用的“自由意志”引起了许多消费者的警惕。根据该报告,当用户的功能不必要时,移动应用获取用户的隐私权是相当严重的,67.2%的受访者表示他们遇到过这种情况。

收集的大部分个人信息是销售广告

虽然大多数运营商声称要求更多的权利,以便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但这与用户的感受不一致。

根据调查结果,77%的受访者认为销售广告是移动应用收集个人信息的主要原因。特别是在获得位置信息之后,可以更准确地推送广告。45.9%的受访者认为运营商从事销售和交换个人信息,24.6%的受访者认为他们从事欺诈和窃取活动。

用户的感受来自生活中的个人经历。今天头条的忠实用户张女士告诉记者,当她使用今天的头条时,她发现根据她所在的不同城市,头条随时会改变当地的频道,还会把当地的新闻和广告推给她。

“我去上海出差,今天的头条推了中国浦东国际家具博览会的广告。”为什么它认为我必须在上海买家具?我的家不在上海!”张女士哭笑不得地说道。

然而,应用运营商并不在乎这些,只要他们能够准确地推送广告,所收集的信息将是有价值的,尤其是在广告推广方面。

近年来,因信息泄露导致的欺诈案件屡见不鲜。该调查显示,约86.5%的受访者曾被销售电话或短信骚扰,约75%曾收到欺诈电话,约63.4%曾收到垃圾邮件,排名前三。此外,一些受访者收到了非法链接等非法信息,甚至个人账户密码也被盗。

超过20%的用户从不阅读应用程序权限和用户协议

事实上,用户和移动应用运营商之间有一个关于如何使用和保护个人信息的协议,也就是说,在注册时,应该签署用户协议和隐私政策。然而,许多用户在注册时只采取“下一步”,很少注意像蚂蚁一样大的小角色。

调查结果显示,当用户安装和使用移动应用时,很少有人阅读应用权限和用户协议或隐私政策,31.2%的用户偶尔阅读,26.2%从不阅读,18.1%总是阅读,只有8.2%经常阅读。此外,只有26.7%,不到30%的受访者仔细阅读了申请权利和用户协议或隐私政策。也就是说,基本上每个人都一路绿灯,张开双臂迎接app。

为什么会这样?是因为用户不关心他们的隐私吗?根据调查,这更可能是无奈的——在占26.2%且从未阅读过申请许可和用户协议或隐私政策的受访者中,61.2%的人坦率地说,他们从未阅读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他们不能未经授权使用它,只能被迫接受它。

最近,记者在手机上下载了中国电信的在线营业厅应用,发现如果他不同意《电信用户注册协议》,就根本无法使用。国家应用微信也有同样的问题,如果它不同意用户协议,就不能注册。然而,淘宝、公众评论、百度和其他应用不同意用户协议。虽然他们不能完成注册,登录和享受更精细的服务,他们的基本功能仍然可以使用。

中消协调查:85.2%受访者曾遭遇APP个人信息泄露

即使是仔细阅读过协议的用户也容易受到应用运营商的攻击。调查显示,在个人信息披露后,一些受访者会采取各种措施保护自己的权益,如向消费者协会和相关行政部门投诉,一些受访者会选择与服务提供商协商解决,并向相关行业组织反馈,但最终约有三分之一的受访者选择承认自己不走运。

那些不能保护自己的人不得不采取一些保守的措施来安慰自己。例如,67.2%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在使用应用时主要通过填写部分个人信息来保护个人信息,18%的用户在注册时使用了部分虚假信息,24.6%的用户安装了相关保护软件,32.7%的用户选择关闭注册后可以关闭的服务。

“一方面,用户和移动应用服务提供商往往处于不平等的地位,他们只能同意或被迫同意格式条款和信息访问权;另一方面,虽然消费者有自我保护的意识,但他们不知道如何更有效地保护自己,而且往往很难做出有效的反应。”皮晓林表示,手机应用过度收集个人信息的现象呈现出普遍趋势,用户对此有诸多担忧,但往往缺乏足够有效的对策,因此迫切需要加强对用户个人信息和隐私的保护。

来源:千龙新闻网

标题:中消协调查:85.2%受访者曾遭遇APP个人信息泄露

地址:http://www.qinglongs.com/qlwxw/109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