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55字,读完约3分钟

从年薪近百万到月薪2000元;从大城市村民眼中的“小公司领导”到整天在村里忙碌的村党委书记...

从年薪近百万到月薪2000元;从大城市村民眼中的“小公司领导”到整天在村里忙碌的村党委书记...

在过去的四年里,不到30岁的郭海燕不仅改变了自己的生活轨迹,还给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区沪江镇十屋村带来了一条“绿溪”:年轻人回到村里当村干部,共同为村的发展做出贡献。如今,天气变了,村庄变得美丽,村民变得富有。

记者见到郭海燕时,他正在村里举行关于低保的听证会。那天,雨下得很大。雨天是村民们的休闲日,但郭海燕非常繁忙。他把村民召集在一起,讨论村里的最低生活保障政策。

“谁能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政策,群众说了算。召开最低生活保障听证会不仅确保了公平和正义,也给了村民一个村庄管理阶层。”谈到手头的工作,郭海燕的话充满信心。

回顾四年前,刚从上海回到家的郭海燕遭受了很多痛苦。“孩子出生了,他的妻子身体不好。我们夫妻在这件事上没有分歧。许多村民并不乐观。我想我太年轻了,不会做错事,或者我有别的想法。”郭海燕说:“无论多么困难,党都没有什么大的事业。”

2014年底,郭海燕担任十屋村党委书记。在两个月里,他走遍了村子里的每一户人家,询问他的想法,记起摆脱贫困的最好方法,并很快想出了村子的发展思路。村“两委”战斗力弱是制约十屋村脱贫的原因之一。郭海燕从加强“两委”开始:走访村里成功的企业家后,年轻的吴新发回来了,不到30岁的龙晓红也回来了...现在,十屋村的五个村干部都是“80后”返乡了。

“海燕”归来气象新——一位赣南返乡村干部的扶贫故事

在做好村里“两委”建设的同时,郭海燕想到了村里的发展。这个被称为“石头为伴”的小村庄,三面环江,景观资源丰富。在上海工作多年的郭海燕(音译)明白,正是因为离赣江很近,他需要保护这里的景观。因此,郭海燕动员养猪户挨家挨户关闭猪圈,另谋出路。“不重视环境保护的发展不是长期的发展。”郭海燕说。

"关闭猪圈,我们全家怎么生活?"养猪的钟瑞静心情很好。经过郭海燕的反复启发,钟瑞静同意了,两人也当场决定开发脐橙和优质大米。"去年,光是优质大米,我的收入就达到了4万多元."钟瑞静说道。

村子里的生态环境日益好转。郭海燕抓到的另外两件事也有所改善。一方面,他专门从江苏引进品种,并收获了种植的60亩优质葡萄,这导致20多个贫困家庭在家里建了卡;另一方面,郭海燕通过反复努力,在该村实施了一些基础设施项目。在短短几年时间里,新建学校、修桥梁、修道路、建经济适用房的投资就超过了2000万元,贫困率下降到2%以下郭海燕说。

“海燕”归来气象新——一位赣南返乡村干部的扶贫故事

走在十屋村的路上,独特的小康建筑、全新的经济适用房和独特的亭台楼阁相互辉映,葡萄、甜叶菊和优质大米正幸福地生长着。“村里的基础设施越来越好,富民产业越来越多,扶贫的步伐越来越快。”钟清辉,一个建了一张卡片的贫困家庭,说。70多岁时,他去葡萄园工作,去年收入超过3万元,摆脱了贫困。

谈到未来规划,郭海燕说:“十屋村是省级贫困村,但大多数村民外出打工。如果我们先打好工业基础,就可以吸引更多的村民回来,共同发展。”

来源:千龙新闻网

标题:“海燕”归来气象新——一位赣南返乡村干部的扶贫故事

地址:http://www.qinglongs.com/qlwxw/39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