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142字,读完约5分钟

数据地图:药房。

为什么这些临床效果好、价格低的药物会淡出人们的视线?

最近,许多媒体披露,赫赛汀被称为乳腺癌的“救命药”,自去年被纳入医疗保险以来,在全国许多地方已经缺货。

事实上,药品短缺不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还有许多廉价而常用的药品,甚至是不可或缺的“救命药”。

廉价的“救命药”依次消失,哪种常见的药物被注射?

在过去的几年里,"药物短缺"已经轮流上演:2011年,全国心脏手术用"鱼精蛋白"短缺;2012年,用于治疗心力衰竭的救援药物“西地兰注射液”供不应求;2013年,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他巴唑”缺货;2015年,心脏手术药物“地高辛片”和“放线菌素D”在全国范围内被切断...

这些首选救生药物大多是已纳入医疗保险的低成本药物。这类药物的短缺使病人不得不选择昂贵的替代药物。供应的严重短缺也催生了一个供应短缺的“黑市”。

“放线菌素D”是一种相对“利基”的肿瘤化疗药物,在医药市场上已被多次停用,对儿童肾母细胞瘤和妇科滋养细胞肿瘤有确切疗效。在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一些实体肿瘤诊断和治疗指南中,“放线菌素D”被列为第一个化疗方案。这种药物的价格在化疗药物中很便宜,属于医疗保险报销药物。放线菌素D的价格在10元以上,一个疗程只需要10种药物。可以说,这种药是一种真正廉价的“救命药”。然而,在药品供应中断的情况下,一种外国替代药品的价格接近6000元。

一降价就消失 救命药为何频遭“降价死”?

除了昂贵的进口替代药物外,目前药房供应不能满足患者购买药物的需求,这也给了一些人利用它的机会。在药难找的情况下,黄牛开始了倒卖生意。

此前有媒体报道称,治疗罕见婴儿痉挛症的一盒注射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的正常零售价仅为7.8元,但在很多医院很难找到。“黑市”的价格实际上超过了4000元。但是,由于药品短缺,即使是这样的“天价”也不容易买到。上面提到的心脏手术用的“鱼精蛋白”的正常价格是10元,很难找到药,所以被黄牛炒到了10000元。

为什么这些临床效果好、价格低的药物会淡出人们的视线?

降价药品缺乏利润空间,药店拒绝出售

廉价药物逐渐消失的主要原因是空缺乏利润,原材料供应商、制药商和销售终端之间的博弈已经形成。

许多药店拒绝出售更便宜、疗效更好的药物。在购买这些药物的过程中,制造商经常被告知他们缺少原材料,暂时不生产,然后向购买者推荐更有利可图的替代药物。

《北京青年报》报道称,作为一种常见的消化药,“干酵母片”售价0.9元,在药店已经很难买到。店员推荐的药品大多是“健胃消食片”、“乳糖酶片”等价格在15元以上的药品。店员推荐的“乳酸菌片”批发价只卖5元,28元。

对此,永安堂药店的店员说:“哪个药店还卖9分钱一包的药,而且不赚钱。”建安福医药超市的店员说:“药厂已经停止生产这么便宜的药品了,对吗?总之,我们进不去。”

一些媒体记者根据“天桥干酵母片”包装袋上的电话号码联系了制造商“广东五洲制药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回答说:“根据市场情况,我们没有停产或减产。对正常生产的需求。”至于为什么销售这种药物的零售商店数量减少,制造商回答说:“这可能是因为这种药物更便宜,药店觉得它不赚钱。”

价格一降低就消失?事实上,这是改变包装和重新报价

一些似乎已经消失的药物,事实上,只是以新的身份重新出现。据媒体报道,中国上演了一场闹剧,每年批准一万多种“新药”,成分都是“死而复生”、“死而复生”。

力诺药业营销经理张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许多“降价死亡”实际上是假死亡,即更换包装和马甲。老白星医药连锁(山东)有限公司采购部部长唐晓辉(603883)表示,当时“死”的主要是那些经过换包装、换剂型、换规格、改名后重新报价的品种。在这种情况下,只要有变化,他们可以改变自己的名字,提高价格。

许多企业对创造“新药”大惊小怪:将原来每瓶100片的大包装改为每盘10片的铝塑包装;将原粉改为片剂、注射剂、胶囊剂和缓释片剂;每片含150毫克活性成分改为50毫克和1克……这种药的主要成分和疗效差别不大,但价格可以一次翻十倍,这使得原来相对较弱的品种被动地退出了。

然而,换马甲的“假死”现象正在减少,制度越来越完善,操作越来越规范。现在申请改变药品规格的费用几乎和申请新产品的费用一样。药品批准费用的增加使得更换马甲变得越来越困难。

进口抗癌药物价格下降,短期内供应不足

国产药品的大幅降价降低了空室的利润,也降低了制药公司的生产医院和药店的销售医院,导致一些廉价药品的消失和“救命药”难觅的窘境。在进口药品集中议价和零关税的影响下,降价浪潮中赫赛汀的断供现象是不是进口药品“降价死亡”的征兆?

两年前,抗癌药物赫赛汀的国内市场价格约为每单位24500元,一个疗程约为40-50万元。然而,经过2017年的集中价格谈判,进入医疗保险药品目录后的支付标准降至每单位7600元,降幅约为70%。由于使用的病人数量急剧增加,全国范围内出现了商品短缺。

赫赛汀作为首批36种高价进口药品之一,通过了数量降价并进入医疗保险目录,其可能出现的“降价和死亡”现象不容忽视。在价格谈判中,跨国制药公司需要对国内市场的需求波动进行预测和准备,优化药品生产和供应链,确保相对稳定的供应,这可以有效防止进口药品的死亡。

来源:千龙新闻网

标题:一降价就消失 救命药为何频遭“降价死”?

地址:http://www.qinglongs.com/qlwxw/62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