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5197字,读完约13分钟

玩家不断涌入,资本被疯狂筹集。

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自2017年夏天以来引发最大热情的无人货架创业项目,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吸引了50多名玩家进入市场,并席卷了30亿美元的真实资金,其中有许多一线明星机构。

这不是资本成功的第一个出口,但它可能是寿命最短的出口。配备了马云所说的“新零售”概念的无人货架,主要用于办公消费场景,因其进入门槛低、覆盖面广、辐射范围大而被投资者视为最接近梦想的模式,也被认为是互联网流量越来越贵时期的最后一次流量萧条。

然而,风口是险恶的,它是匆忙的。

当所有进入者幻想无人货架能否成为分享自行车后引领全民参与的创业热潮时,退潮来了。

2017年9月,郭晓梅和番茄便利的首次合并拉开了无人货架领域的洗牌和整合的帷幕;

2018年初,成都无人货架项目“gogo Xiaochao”仅存活了4个月,成为业内第一个死亡的玩家;

同样来自成都的“郭晓梅”遭遇大规模裁员,不得不转型;

今年1月,这位完成了5亿元融资的明星球员还被曝出许多城市撤柜、裁员的消息。尽管该公司最近宣布已从蚂蚁金服等许多机构获得战略投资;

获得三轮投资的“哈密科技”于今年6月21日正式宣布关闭;

便利蜜蜂摆放简易货架的所有38个城市都已被收回...

无人货架集体唱“酷”,但他们焦虑和困惑,不仅包括提供谷物和草的投资者,还包括在前线与日本作战的企业家。

目前,企业家进入这一领域的背景并不豪华。例如,在阿里巴巴集团担任高管的深红便利店创始人陆光宇,在阿里巴巴集团担任高管的安居克和美团点评,在阿里巴巴集团担任成本效益第一、无人货架第一的阿里居总经理的郭晓梅的创始人严利民,甚至是的创始人、斑马资本的创始合伙人、便利店蜜蜂的创始人庄。

然而,从结果来看,这些先天赐福的光环无法阻止或改变无人货架的命运。

职位的激烈竞争、未经考验的人性、不成熟的商业模式、融资速度跟不上烧钱的速度等等。就像放大镜一样,使这个行业的缺点和不足看不见。在受到外界质疑的同时,无人货架的创业家们也坐了过山车,从抛物线顶端急转弯,没有任何预防措施或警告。

未来何去何从是企业家面临的现实问题,是痛苦的转型还是退出市场?拥抱巨人还是寻找另一条出路?

在这方面,创业国走访了无人货架领域的相关从业者和投资者,了解他们如何面对快速增长和快速消亡的危机,以及如何应对不确定的未来。

撤退

“我们预计今年上半年天气会转冷,行业会有一次洗牌,但我没想到会这么快。最初预计是从今年4月到5月(这种情况发生了)。我没想到从一月份起,形势开始急转直下。”小鹅精品店首席品牌官苗在接受创业榜采访时表示。

行业降温带来的多米诺骨牌效应一直在持续,无人货架也迎来了大撤退。

前明星球员斯嘉丽·便利并没有扩展到新的高度。据一名无人推架人员称,目前,斯嘉丽便利店约60% ~ 70%的货架已被搬走,只有20%的货架保持正常运行。

由去哪儿网创始人庄创立、以便利店起家的便利蜜蜂,去年夏天宣布进入无人货架领域,并在今年年初收购了这只青蛙。然而,消息在三月份传来,所有38个放置简易货架的城市都被撤回。

排名第一的郭晓梅(音)在资金最充裕的时候鼓励员工,并不感到不安。最初的工资是按照签约点数分步骤发放的,干得好的推货人每月可以赚4万到5万元,但后来郭晓梅大幅降低了工资,除了基本工资,一个货架只能赚90元钱,铺好的货架只有30个新顾客激活时的1.5倍。

2017年12月,郭晓梅的创始人严利民在参加完一个活动后接受了创业状态的专访。当时,郭晓梅在进入无人货架仅半年后就获得了三轮投资。然而,严利民也向创业之州透露,虽然办公室零售的门槛不高,但也是最难做的,因为家常菜是最难炒的。

后来,情况比以前更糟了,郭晓梅宣布她将撤回一些城市的货架业务。李林曾经推了郭晓梅一把,现在加入了《卓越新鲜便利采购》日报,他直言不讳地说了当时的情况:郭晓梅前一天晚上通知了市经理(撤除了市里一些无人值守的货架),第二天一早大家都退休了。

然而,日常优鲜方便购买的情况并不令人满意。该公司正按照每月裁员15%的标准裁员,上海本地推销人员的数量已从200人大幅下降至不到40人。

“做无人货架竞争是一项综合实力。除了技术能力和占领现场的能力之外,也就是说,开发网点的能力,以及在行业中操作和迭代的能力等。,缺少哪个维度。”一位无人货架从业者说。

杨婉仪创始人庞明峰也持相同观点。一年前,庞明峰开始成为无人货架。入资前,杨婉仪的货架和橱柜数量一度扩大到2000个,但当时无人货架仍以企业服务的形式出现——企业购买货架服务为员工提供福利,费用由企业统一支付。由于受企业利益的约束,无人货架的货损始终控制在3%以内,但去年5月,其货损飙升至20% ~ 35%。

在他看来,预计这个行业将会转冷,因为无人货架本身就有一个重大的科学问题:行业效率。

每个人都只看损害是否可以控制,却没有注意到最根本的事情,那就是效率是否可以提高。"事实是,无人货架使效率下降,而不是提高."庞明峰说道。无人货架的补货机制使得供应链环节增加而不是减少,从大型仓库分拣到二次分拣再到柜台装载,增加了很多流程,导致补货成本高。

“在前端,它是损坏的30%,在后端可能达到70%。”这是因为没有机制来控制补充者补充了多少货物。一旦货物出库,物流人员和补货人员可能会被占用,这是无法核实的。

这种模式不能立即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并提供更好的购物体验。货物不够丰富或便宜,补给可能不及时。

转换

面对疑虑和现实困境,无人货架玩家的集体生存仍不明朗。

"它是否会消亡取决于他们(玩家)是如何转变的."朗然资本的创始合伙人潘玉新表示。

“每天都很容易买到的智能容器已经开始大规模生产,并将在过去两个月内上市。郭晓梅曾想成为一个智能集装箱,但由于财务问题,它暂时搁浅了。”李林告诉创业报。

风之巅的无人货架不仅吹动了资本和企业家,也吹动了无数站在风中的人。李林就是其中之一。

大学毕业后,李琳选择在家乡创业,开了一家小商店。生意稳定后,他在郭晓梅当推销员的大学同学叫他加入无架子的推销大军。一直在寻找发泄途径的李林受到了诱惑,去了上海和郭晓梅一起。然而,丰口带来的红利只享受了一个月,然后开始急剧减少。郭晓梅从车站出来后,他去了日新便利店,继续从事推销工作。除了底部的地面推进器,“智能容器”这个词也出现在其他从业者的口中。

不到半年吸金30亿 如今集体大逃亡!

许多公司已经提高了进入货架的门槛,并将目标企业的数量设定在100家以上。尚不清楚这是否有助于控制货物损坏,但它可以增加gmv(总营业额)的数量,并为向智能集装箱的转变奠定基础。

无人货架很冷,智能容器能给玩家带来新的转机吗?

与无人货架的粗放式管理和运营不同,智能集装箱力求实现高效运营,减少货物损坏,并帮助企业与消费者建立高强度联系。然而,在技术上,他们也对无人货架企业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常用的技术包括rfid(射频识别)、重力感应和视觉识别。

据了解,截至目前,便利蜂、每日新鲜便利购买、魔盒城盒、七只树袋熊、京东家园等无人货架玩家均已推出智能集装箱,便利蜂已将此前所有无人货架升级为智能集装箱。最早进入无人货架的玩家之一是方便而强大的瑞星,并推出了新一代无人零售智能设备——Scalarm+。

“便利峰智能集装箱的制造成本约为3000元,加上业务开发成本。智能集装箱的运营成本约为5000元,但智能集装箱中产品的毛利很低,品种很少。这个周期很长。”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就方便蜂而言,智能容器的生产不是一个关键问题,取消站点的真正原因可能是智能容器的成本和效益无法平衡。在这场竞争中,获得大量资金的无人货架项目都是靠超强的推动能力赢得的;然而,智能集装箱的交付不同于无人货架。这是另一套模式,对交付区的办公室数量和人员流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潘宇新告诉创业状态。

不到半年吸金30亿 如今集体大逃亡!

此外,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现实:在智能集装箱的生产中,目前国内还没有一条生产线能够达到工业水平,这也是为什么大多数企业选择自主研发的原因。

同时,智能集装箱的快速迭代也需要前端运营和后端R&D的配合,所以方便蜂在暴露和撤站后会有所反应,称原因是智能集装箱生产能力不足,市场供需矛盾短期内无法解决。

当然,有些人从一开始就努力开发智能设备。京东家装(京东家装推出的新型无人货架产品)的负责人蒋军向企业家透露,无人货架业务推出时,京东家装已经在同步准备智能设备。经过半年的研发和测试,设备已经升级到3.0版,采用“称重+可视商品识别”的方案,可以在三个人同时选货的情况下实现准确识别和扣费。

京东以前回家做的主要事情之一就是让设备更稳定,识别率更高。蒋军认为,虽然每个人都认同智能集装箱的发展方向,但研发技术需要一定的时间,每个零部件都需要找到合适的供应商,组装时要遵循一套严格的标准。

然而,目前还不清楚仅仅从设备上升级是否真的能盈利,或者只是为资本方编造一个好故事。

今年6月,深红便利店与郭晓梅之间的新一轮融资并没有给无人上架的局面带来新的动力。尽管深红便利店和郭晓梅都宣布正在转型,但郭晓梅也表示,该团队计划今年为试点项目筛选一些优质点,以推广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生鲜橱柜业务。然而,目前无人货架行业的格局尚未最终确定。

改革与收藏

对于还活着的无人货架,未来会走向何方?业内有几种猜测:

首先,被巨人收获。在市场结束了它的野蛮增长后,资金雄厚的巨头进入了收获季节,小公司离开了;第二,改革。发展一个好的总公司与巨人合作;第三,马太效应是明显的。强者越强,弱者越弱,只留下两三个“头”的幸存者。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表示:“未来可能是阿里投资的企业与腾讯投资的企业之间的竞争。”

在他看来,阿里可能会支持这种便利,而腾讯可能会选择每天都以卓越而新鲜的便利购买它。

他猜测,斯嘉丽便利店可能会将无人管理的便利店变成智能便利店,并与7-11等便利店竞争。除了2亿美元的融资外,每天的每一步卓越而新鲜的便利购买都更加理性。“每天,一个橱柜加一台冰箱每月可以产生4000元的gmv,公司的利润稳定。”业内人士透露。

然而,京东的“回家”和“每日新鲜便利采购”都发挥了更大的作用。他们必须振兴供应链,但同时,他们有一个更重要的身份,即“母公司”的一部分。

京东首页主管蒋军表示,京东首页无人货架业务(京东首页)已经成为集团新零售业务的一部分,可以与整个公司的物流系统进行沟通,从而降低成本。

京东回家后开发了“前仓+达达”模式。通过与沃尔玛山姆成员店、JD.com等渠道方的合作,货物将首先交付到预仓库。一旦用户下了订单,它可以在半小时内交付;同时,京东围棋可以利用现有的前场仓库资源实现补货,从而降低补货成本。

对于上面提到的每日优惠价购买,当地的一位促销员告诉创业状态,他觉得每日优惠价购买的微型仓库非常完善,促销也将基于前仓三公里的配送范围,这样可以节省配送成本;同时,货架可以提升主商场的声誉,主商场可以辅助货架的发展。

这种操作网络也包含在便利的概念中。斯嘉丽便利店的联合创始人司江华在很多地方解释了斯嘉丽便利店的“便捷蜂巢”模式:由蜂王店、蜂巢店和多场景便利货架组成的联系构成了一个服务网络,为用户提供更近更快的精选商品和服务。因此,从一开始,斯嘉丽便利店就同时拓展了两条业务线:无人货架和便利店。Lightspeed China的合伙人闫涵在接受创业邦采访时也表示,斯嘉丽便利店的日销售额是传统便利店的10倍。

不到半年吸金30亿 如今集体大逃亡!

但事实上,建立这样一个网络需要大量的时间、金钱和运营经验。在此之前,大量负面新闻如无效点、虚假数据、撤站等被报道。尽管今年6月,深红便利店宣布赢得了蚂蚁金服的战略投资,但仍无法打消外界的疑虑。

这可能是一个匆忙去医院的时代。

虽然斯嘉丽便利店已经获得了热食许可证,以前也尝试过新鲜食品,但由于其时效性,新鲜食品是便利店中损失最大的一类,毕业后每天都会被扔掉,这让它很难赚钱,但它可以排水。然而,在管理粗放的无人货架上,新鲜食品似乎更难生存:只需几天就能补充货物,加上储存环境,很难保证新鲜度。

此外,斯嘉丽便利已经开始测试“办公室订购差事业务”,用户可以在小程序中预订早餐、午餐和下午茶,这可以在25分钟内交付;郭晓梅也在探索群殴模式。然而,无人货架企业的未来似乎仍不确定。

采访结束时,李林告诉记者,他已经计划离开无人货架行业。李林说:“奖金发放期已经过去了。”“无人货架上的商品单价和gmv都不高。也许它们会被高毛利的产品所取代,但它们都是未来的产品。

之前讨论的在货架上创造广告空间以获得一定收入的模式是不可靠的。有多少企业希望你在公司里投放其他广告?"

在这个行业中,从业务发展经理到城市经理再到地区经理,许多人都来自美团。"他们中的一些人已经回到美国使团,一些人已经在做其他项目."

来源:千龙新闻网

标题:不到半年吸金30亿 如今集体大逃亡!

地址:http://www.qinglongs.com/qlwxw/72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