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776字,读完约9分钟

“根据目前的消费支出和可预测的工资水平,我觉得我将来真的会入不敷出。范辉身边有一群志趣相投、年龄相仿的朋友。”他们更多地把投资作为副业,但很少有人喜欢我作为他们的主业。

“根据目前的消费支出和可预测的工资水平,我觉得我将来真的会入不敷出。”“985大学”的大三学生范晓感到有些焦虑。范晓刚入学时,从不担心消费支出,也从不考虑财务管理。如今,不断上涨的月支出、不断上涨的租赁价格以及未来薪资的预期价值,都让范晓不得不考虑一些财务管理和投资。

与“90后”相比,范晓将自己投资理财的意愿归功于拥有20年投资经验的父亲范辉。“我的同学也想赚钱,但大多数人都想做兼职,做采购。”

投资理念的萌芽

范辉是一个“70后”。1991年,他偶然在新闻中看到深圳证券交易所成立后不久就没有交易量,于是鼓励大家投资,于是他变得好奇起来。刚刚加入这项工作的范辉,买了这个k线组合和残障语言,似乎很理解。

1990年12月1日,我们告别了在“老三”证券部柜台进行“老五”股票交易的雏形,并在深圳证券交易所试运行。在接下来的四五年里,范辉一边工作一边关注股市。直到1996年国有企业重组,范辉才被解雇。“这相当于一个机会。我对股票市场感兴趣。此外,香港就要回归了,我一头扎了进去。”范回忆说:“买的第一只股票是别人推荐的苏b(200581,诊断股票)。当时,购买量一直在上升,结果在一年左右的时间里下降到了10倍以上。”

从“70后”到“90后”一个家庭的理财启蒙

范辉住在河南的一个小城市,他周围的人基本上不接触股市,这里的“全职”员工也很少。范说,下岗后每天进出证券公司成了他的“工作”。“我基本上每天都去证券公司看滚动屏幕,旁边有一台机器,通过发行卡进行买卖。”这一天一直持续到2001年,范辉称这五年为他股票投资的启蒙时期。

范辉也花了很多时间在每天收市后的复牌上。“当时大约有2000只股票,交易量接近670亿。晚上恢复晚餐后,继续恢复,直到一两餐后。”范辉说道。经过多年的研究,范辉对深圳和上海的股票代码了如指掌。

根据东方财富选择数据(300059),1996年之前,沪深股市日均成交量低于100亿,1997年超过100亿,2007年超过1000亿,2015年首次达到万亿水平。从2018年到9月27日,沪深两市共有3551只股票,日均成交量为3912亿元。

对于出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范晓的祖父母来说,股票投资这个问题没有任何概念。“他们认为最好的投资是拯救银行,而且前景是安全的。”范辉说,开始的时候,他们都背着父母把月薪投入股市。

范晓的“60后”阿姨起初并不了解范辉。"我觉得他总是默默地敲东西。"后来,我慢慢了解了股票市场的相关情况,我阿姨仍然持怀疑态度。“我只是觉得这种投资方式风险很大。”

近年来,随着投资理财观念的普及和a股市场的发展,原本专注于储蓄和理财的阿姨开始转变,给范辉一些资金用于股票投资,并开始有选择地从银行购买一些理财产品和保险。我周围的许多人已经开始投资财务管理,更多的人已经谈到了这一点。

作为第一代投资者,范辉起初对投资一无所知,只是在投资失败时才想赚钱。我慢慢意识到这不是赌博,而是投资。回顾这么多年的投资历史,范辉感触良多。“第一代投资者有起有落,有起有落,他们损失了很多钱。他们会再次站起来,再次赔钱,再次站起来,多头和空头会交替出现。许多人在此过程中退出了。”范辉感叹股市是残酷的,但也是这样一个市场,让他们在学习和进步中用不断成功的交易来证明自己的正确性。“保持良好的态度是非常重要和困难的。我的方法是每天。交易结束后,一切都将归零。”2016年,他开始从事私募股权基金工作,在此期间,他多次前往深圳考察私募股权基金项目。

从“70后”到“90后”一个家庭的理财启蒙

除了范辉,还有一群年龄相仿、志趣相投的朋友。“他们更多地把投资当作副业,像我这样的主业还比较少。”

除了股票投资,许多“70后”投资者开始关注更多领域。

“我们的朋友之间有一个投资交流小组。每天,大家都会讨论最近的热门投资项目,比如去年的数字现金、今年的区块链和p2p。”敏敏出生于1975年,是一家初创公司的老板。她下班后还关注投资和财务管理。敏敏发现,他的一些朋友投资了三、四线城市的小体育馆,一些朋友因为孩子的教育问题,开始关注高端教育的投资机会。“两天前,有朋友在集团咨询,没有投资写字楼的前景。”敏敏说。

从“70后”到“90后”一个家庭的理财启蒙

范辉一直鼓励范晓尝试投资股票。他认为投资和学习金融知识是未来的大趋势。“年轻人应该利用业余时间接近市场,了解市场,容忍市场,感受市场的变化和发展。”

范晓的表弟出生于1994年。从大一开始,她就开始关注和学习投资知识,并多次进行短期股票投资。“因为她是在校学生,她没有足够的资金,而且她的投资也比较小,大部分是几十美元,但她总是能赚几百美元。作为一项练习,为未来投资打下基础。范晓最近打算存一点钱来学习投资和财务管理。

“90后”消费观

1997年,范晓诞生于互联网的初级阶段,见证了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发展,并在食品、服装、住房、购物和娱乐等消费领域打上了互联网的烙印。“和美团一起出去吃饭,在宿舍吃饭,打车,使用淘宝网购物,基本上我所有的衣服都是在特定的网红服装店买的。”范晓总结道。

范晓第一次上大学的时候,连洗面奶都不用,他的基本生活费用都在节食。但很快,通过接触各种美容视频和在线博客,范晓开始购买一些护肤品和美容产品。从200元的大一新生到1000元的大三新生,我们身边的学生相关产品的价格都在不断的提升。“你在网上接触的越多,你能消费的领域就越多。如果你还没买,你想试试。如果你买了它,你想更好地使用它。”

从“70后”到“90后”一个家庭的理财启蒙

不久前,一位老人问范晓,像她这样的大学生一个月需要多少生活费,范晓想到了2000元。“我觉得他有点吃惊,而且可能觉得有点过分了。”小樊说。

与此同时,消费贷款开始越来越多地出现在90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范晓清楚地感觉到,在过去的两年里,越来越多的学生使用消费信贷产品,如蚂蚁花蕾和京东白条。“我们宿舍每个月最热闹的一天是还款日。每个人都在等他们的父母来要求生活费。还款,然后抱怨,说基本上没有多少生活费用离开这个月。”

如今,“花明天的钱,实现今天的梦想”已经成为许多消费需求旺盛、还款能力可预测的90后的选择。与此同时,各种在线消费信贷产品正在扩展其使用场景,以提高90后用户的使用粘性。

学生信用消费行为的普遍性也引起了学校的关注。“基本上,每隔一段时间,班主任就会提醒每组的每个人合理消费,不要使用非法借贷平台。”范晓说。

父母似乎不同意这种消费方式。范晓曾经以分期付款的方式购买了一部手机。当她父亲知道后,他给了她钱来提前偿还。“他认为这种方式是欠钱,而且欠钱总是不好的。”

与在校学生不同,对于刚刚加入公司或有工作经验的90后来说,信用卡和租房贷款已经成为不可回避的话题。

自去年以来,中国的信用卡业务进入了爆炸性增长阶段,其中90后用户可能贡献良多。根据2018年信用卡行业报告,在微博上提及“信用卡”一词的用户中,90后占49.91%。

李慧刚1995年毕业一年,现在有四张信用卡。去工作后,我觉得我已经开始赚钱了,我不想向家人要钱,但事实上,毕业后仅仅六个月到一年,我花的钱经常超过我的收入。房租、生活费和购买各种工作服的费用让维利感到压力。“现在设置信用卡非常方便,而且还有促销活动,所以我一次设置了四张信用卡。现在回想起来,我觉得我毕业的时候不应该盲目办信用卡。”维利说。

从“70后”到“90后”一个家庭的理财启蒙

她认为同时使用和消费太多的信用卡不利于培养年轻人正确的消费观念和理财观念。“每个还款日,我都事后发现这个月花了这么多钱。压力会急剧增加。我觉得每个月的工资都是从单位直接录入到信用卡里的,往往是不够的。最后,我得向家里要钱。”

更多年轻人在投资和财务管理方面的启示是通过互联网获得和实践的。毕业三年、积蓄不多的程雪说:“有时在网上看电视剧会插入一些由金融平台推出的低门槛、短期理财产品。如果你读得更多,你会想试一试。”由于在大学期间曾通过支付宝联系余额宝等产品,程雪对这个移动金融平台的接受度很高。她说,她在财富管理、爱钱、挖掘财富和团体贷款网络等平台上进行了投资。“基本上,他们都投资1万到3万英镑。当这个期限到期时,他们将把它拿出来,并投票给另一个。”

从“70后”到“90后”一个家庭的理财启蒙

8月20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2期《中国互联网发展统计报告》显示,中国互联网财富管理的使用率大幅上升,从2017年底的16.7%上升至2018年6月的21.0%。截至2018年6月,中国互联网理财用户数量较2017年增加3974万,达到1.69亿。据报道,中国互联网金融用户的规模不断扩大,网民的金融习惯正在逐步养成。

不久前,p2p平台密度出了问题,程雪也有担忧。“那时,所有其他平台都过期了。现在只剩下一个超过10,000人的平台,投资期限为一年。”

如今,范晓开始关注房租上涨、应届毕业生工资、90后消费观念等话题,也开始审视自己的消费行为并决定改变。“我旁边的学生渐渐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消费支出问题,他们也开始想通过各种渠道赚钱,比如兼职和采购。”

然而,范晓也意识到,当她打开她的朋友圈,看到采购部送来的新产品促销时,她仍然有强烈的购买冲动。“它很焦虑。一方面,她想省钱,但另一方面,她想花更多的钱。那地方。”

来源:千龙新闻网

标题:从“70后”到“90后”一个家庭的理财启蒙

地址:http://www.qinglongs.com/qlwxw/91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