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5609字,读完约14分钟

来源:疫情不会影响中国高质量经济发展的大局

最近,国家统计局发布了5月份的一些宏观经济数据。数据显示,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推进继续显现成效,工作恢复、生产经营全面推进,生产需求持续改善,就业价格总体稳定,积极因素逐步增加,经济继续呈现复苏态势。我们的研究和分析表明,COVID-19肺炎疫情不会影响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和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大局。

疫情不会影响中国高质量经济发展的大局

尽管中国第一季度的国内生产总值同比下降了6.8%,但推动宏观经济的三驾马车却有不同程度的下滑。这确实表明春节前COVID-19肺炎的突然爆发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然而,很明显,今年第一季度的经济下滑是由于突发严重事件的影响,以及短期经济环境变化的产出效应,而不是中国经济发展基本面的正常反映。事实上,这种流行病并没有改变中国经济潜力、弹性、摇摆空和许多政策工具的基本特征。

疫情不会影响中国高质量经济发展的大局

从宏观经济基本面来看,正常的经济运行秩序正在有序恢复。历史告诉我们,每一个重大变化都不可避免地会带来新的机遇。COVID-19肺炎的流行也不例外。我们高兴地看到,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4%,比上个月增长0.5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实现正增长。在41个主要工业部门中,30个部门实现了增加值增长,增长率达到73.2%。服务业生产从下降到上升。5月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1.0%,上月下降4.5%。从相关指标来看,5月份工业用电增速快于上月,而服务业用电和铁路货运量增速有所回落。此外,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调查,截至5月底和6月初,规模以上工业、建筑业和服务业企业达到正常生产水平一半以上的比例比4月底分别提高了2.9、9.2和7.5个百分点。

疫情不会影响中国高质量经济发展的大局

从产业转型升级的角度来看,疫情孕育的新经济红利正在释放。在后疫情时代,许多行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5G、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心和工业互联网等新的基础设施领域将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动能。这些领域将在促进国民经济升级、科技进步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并将推动中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发展。统计显示,今年5月,3D打印设备、智能手表、集成电路晶片、充电桩等产品产量同比增长70%以上。此外,海南自由贸易港正在加紧建设。从这个角度来看,这种流行病产生的新的经济红利可能成为促进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

疫情不会影响中国高质量经济发展的大局

从全球供应链的角度来看,后流行病时代的工业安全已经引起了更多的关注。2019年,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0%,远远超过欧美国家的贡献率。随着肺炎在COVID-19世界的蔓延,一系列的政治、经济、社会和安全问题已经出现,尤其是反全球化的趋势已经上升,这进一步提醒我们,在后疫情时代,我们需要更加关注全球供应链和产业安全。我们应该客观地看到,国外的疫情正在肆虐,世界贸易和经济正在严重萎缩。第二季度,世贸组织贸易晴雨表指数为87.6,创历史新低。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预测,第二季度全球商品贸易量将比第一季度下降26.9%。这要求我们在当前和未来继续坚持国际关系的多边主义和民主化,以开放、合作、共赢的理念规划发展,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加快完善安全发展体系和机制,弥补相关不足,维护产业链和供应链安全,积极做好重大风险防范和化解工作。

疫情不会影响中国高质量经济发展的大局

综合研究和判断,一方面,疫情在全球范围内蔓延,投资者信心受挫,引发商品市场、金融和资本市场剧烈波动;另一方面,为了控制疫情的蔓延,世界各国都严格限制人员和交通的流动,这给生产、交换和消费等各种经济环节的运作带来了巨大压力。有鉴于此,我们要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有序推进企业复工复产,最大限度地发挥中国经济的巨大潜力和强大动能。具体来说,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疫情不会影响中国高质量经济发展的大局

首先,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在当前疫情下,积极的财政政策应该更加积极和有希望,已经出台的财政贴息、大规模减费、缓税等政策应该尽快落实到企业。一些地方政府受疫情影响较大,因此有必要增加转移支付,以确保基层的工资、运营和基本民生得到保障。要扩大地方政府发行特种债券的规模,优化预算内投资结构。按照中央政府的要求,我们应该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但稳健的货币政策应该更加注重灵活性和适度性,更加突出支持实体经济复苏和发展的地位。创新和完善金融支持方式,为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提供专项信贷额度。

疫情不会影响中国高质量经济发展的大局

第二,把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这一流行病使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如果我们要创造一个新的高质量发展局面,就需要更加重视建设一个创新型国家。纵观人类发展史,人类与疾病竞争的最强有力的武器是科学技术。后疫情时代,我们要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真正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特别要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大力支持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技术和产业。在这方面,美国的马斯克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启示。同时,要坚持政策创新,在做好防控工作的前提下,全力支持和组织各类生产企业恢复生产,维护产业链和资金链的整体稳定。

疫情不会影响中国高质量经济发展的大局

第三,围绕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扩大有效投资。在当前经济困难的背景下,我们不得不服用这种强力药物,但方向和领域可以适当调整。我们的研究认为,围绕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扩大投资应该是主要方向。下一步要继续加大投资力度,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增强产业基础和技术创新能力,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此外,要继续实施重大短板设备专项和新一轮技术改造升级项目,推动中国制造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发展。

疫情不会影响中国高质量经济发展的大局

第四,充分发挥消费在经济复苏中的基础性作用。面对世界经济的寒冬,我们应该充分挖掘国内市场的潜力。今年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2.8%,环比下降4.7个百分点;零售额下降0.8%,接近去年同期水平。基本生活消费品消费继续增长,升级商品消费更加活跃,汽车、家具等居民商品零售增长。投资的下降幅度已经明显缩小。下一步,我们要进一步完善互联网+的消费生态系统,鼓励建设智能商店、智能社区和智能商务区,促进线上线下互动和商务旅行方式的协调。此外,要加快5G网络等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商业化,支持利用5G技术改造和升级有线电视网络,依托互联网推进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

疫情不会影响中国高质量经济发展的大局

第五,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深化国际合作。继续支持外贸企业恢复生产,加大贸易融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出口信用保险作用。努力解决复工复产困难,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复工复产。所有扶持企业的政策同等适用于内资和外资企业。全面贯彻《外商投资法》及其实施条例。深入贯彻落实法律法规体系,不断优化经营环境,做好促进和保护外资工作。同时,我们要加强与经贸伙伴的沟通与协调,优先确保全球供应链中具有重要影响的龙头企业和关键环节恢复生产和供应,维护全球供应链的稳定。(周,中共中央党校经济系副教授)

疫情不会影响中国高质量经济发展的大局

最近,国家统计局发布了5月份的一些宏观经济数据。数据显示,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推进继续显现成效,工作恢复、生产经营全面推进,生产需求持续改善,就业价格总体稳定,积极因素逐步增加,经济继续呈现复苏态势。我们的研究和分析表明,COVID-19肺炎疫情不会影响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和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大局。

疫情不会影响中国高质量经济发展的大局

尽管中国第一季度的国内生产总值同比下降了6.8%,但推动宏观经济的三驾马车却有不同程度的下滑。这确实表明春节前COVID-19肺炎的突然爆发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然而,很明显,今年第一季度的经济下滑是由于突发严重事件的影响,以及短期经济环境变化的产出效应,而不是中国经济发展基本面的正常反映。事实上,这种流行病并没有改变中国经济潜力、弹性、摇摆空和许多政策工具的基本特征。

疫情不会影响中国高质量经济发展的大局

从宏观经济基本面来看,正常的经济运行秩序正在有序恢复。历史告诉我们,每一个重大变化都不可避免地会带来新的机遇。COVID-19肺炎的流行也不例外。我们高兴地看到,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4%,比上个月增长0.5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实现正增长。在41个主要工业部门中,30个部门实现了增加值增长,增长率达到73.2%。服务业生产从下降到上升。5月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1.0%,上月下降4.5%。从相关指标来看,5月份工业用电增速快于上月,而服务业用电和铁路货运量增速有所回落。此外,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调查,截至5月底和6月初,规模以上工业、建筑业和服务业企业达到正常生产水平一半以上的比例比4月底分别提高了2.9、9.2和7.5个百分点。

疫情不会影响中国高质量经济发展的大局

从产业转型升级的角度来看,疫情孕育的新经济红利正在释放。在后疫情时代,许多行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5G、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心和工业互联网等新的基础设施领域将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动能。这些领域将在促进国民经济升级、科技进步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并将推动中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发展。统计显示,今年5月,3D打印设备、智能手表、集成电路晶片、充电桩等产品产量同比增长70%以上。此外,海南自由贸易港正在加紧建设。从这个角度来看,这种流行病产生的新的经济红利可能成为促进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

疫情不会影响中国高质量经济发展的大局

从全球供应链的角度来看,后流行病时代的工业安全已经引起了更多的关注。2019年,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0%,远远超过欧美国家的贡献率。随着肺炎在COVID-19世界的蔓延,一系列的政治、经济、社会和安全问题已经出现,尤其是反全球化的趋势已经上升,这进一步提醒我们,在后疫情时代,我们需要更加关注全球供应链和产业安全。我们应该客观地看到,国外的疫情正在肆虐,世界贸易和经济正在严重萎缩。第二季度,世贸组织贸易晴雨表指数为87.6,创历史新低。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预测,第二季度全球商品贸易量将比第一季度下降26.9%。这要求我们在当前和未来继续坚持国际关系的多边主义和民主化,以开放、合作、共赢的理念规划发展,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加快完善安全发展体系和机制,弥补相关不足,维护产业链和供应链安全,积极做好重大风险防范和化解工作。

疫情不会影响中国高质量经济发展的大局

综合研究和判断,一方面,疫情在全球范围内蔓延,投资者信心受挫,引发商品市场、金融和资本市场剧烈波动;另一方面,为了控制疫情的蔓延,世界各国都严格限制人员和交通的流动,这给生产、交换和消费等各种经济环节的运作带来了巨大压力。有鉴于此,我们要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有序推进企业复工复产,最大限度地发挥中国经济的巨大潜力和强大动能。具体来说,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疫情不会影响中国高质量经济发展的大局

首先,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在当前疫情下,积极的财政政策应该更加积极和有希望,已经出台的财政贴息、大规模减费、缓税等政策应该尽快落实到企业。一些地方政府受疫情影响较大,因此有必要增加转移支付,以确保基层的工资、运营和基本民生得到保障。要扩大地方政府发行特种债券的规模,优化预算内投资结构。按照中央政府的要求,我们应该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但稳健的货币政策应该更加注重灵活性和适度性,更加突出支持实体经济复苏和发展的地位。创新和完善金融支持方式,为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提供专项信贷额度。

疫情不会影响中国高质量经济发展的大局

第二,把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这一流行病使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如果我们要创造一个新的高质量发展局面,就需要更加重视建设一个创新型国家。纵观人类发展史,人类与疾病竞争的最强有力的武器是科学技术。后疫情时代,我们要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真正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特别要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大力支持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技术和产业。在这方面,美国的马斯克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启示。同时,要坚持政策创新,在做好防控工作的前提下,全力支持和组织各类生产企业恢复生产,维护产业链和资金链的整体稳定。

疫情不会影响中国高质量经济发展的大局

第三,围绕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扩大有效投资。在当前经济困难的背景下,我们不得不服用这种强力药物,但方向和领域可以适当调整。我们的研究认为,围绕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扩大投资应该是主要方向。下一步要继续加大投资力度,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增强产业基础和技术创新能力,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此外,要继续实施重大短板设备专项和新一轮技术改造升级项目,推动中国制造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发展。

疫情不会影响中国高质量经济发展的大局

第四,充分发挥消费在经济复苏中的基础性作用。面对世界经济的寒冬,我们应该充分挖掘国内市场的潜力。今年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2.8%,环比下降4.7个百分点;零售额下降0.8%,接近去年同期水平。基本生活消费品消费继续增长,升级商品消费更加活跃,汽车、家具等居民商品零售增长。投资的下降幅度已经明显缩小。下一步,我们要进一步完善互联网+的消费生态系统,鼓励建设智能商店、智能社区和智能商务区,促进线上线下互动和商务旅行方式的协调。此外,要加快5G网络等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商业化,支持利用5G技术改造和升级有线电视网络,依托互联网推进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

疫情不会影响中国高质量经济发展的大局

第五,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深化国际合作。继续支持外贸企业恢复生产,加大贸易融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出口信用保险作用。努力解决复工复产困难,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复工复产。所有扶持企业的政策同等适用于内资和外资企业。全面贯彻《外商投资法》及其实施条例。深入贯彻落实法律法规体系,不断优化经营环境,做好促进和保护外资工作。同时,我们要加强与经贸伙伴的沟通与协调,优先确保全球供应链中具有重要影响的龙头企业和关键环节恢复生产和供应,维护全球供应链的稳定。(周,中共中央党校经济系副教授)

来源:千龙新闻网

标题:疫情不会影响中国高质量经济发展的大局

地址:http://www.qinglongs.com/qlwjj/7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