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025字,读完约8分钟

沈孟生,生于1990年,一年半前离开北京。在离开之前,她把自己的户口和北京的人才市场联系了起来。

"人只能活一辈子,为什么不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呢?"我朋友的话动摇了她留在北京的信念。

2015年初春,沈孟生主动访问天津。当时,她在昆山创业的朋友在必胜客遇到了她。他们整晚都在谈论哲学、政治和社会问题,包括“换工作”。她的朋友也启发她列出了三条出路。

回到北京后不久,她的朋友给她发了一份邀请,邀请她一起创业。沈孟生考虑了一下,决定赌一把。毕竟,我还年轻,有资本去尝试和犯错误。

她曾考虑在北京买房,但她没想到北京房价会在过去一年左右经历另一波快速上涨。2016年1月,北京房屋平均交易价格仍为41583元/平方米,到9月份,已飙升至51199元/平方米。直到9月30日,当新的限购政策出台时,这种激烈的上涨势头才逐渐减弱。

然而,不管它涨多少,都与沈孟生无关,因为他“不愿为抵押贷款而绑架”。在北京买房的念头在她脑海里徘徊了三个月,然后就“死了”。

2016年9月,当房价涨得不错的时候,北京的朋友打电话给她做房地产投机,但她拒绝了。朋友们给出的条件很诱人:“你是单身,没有各种购买限制政策,你的财务状况有限。我们可以联手炒房。如果你出了帐,我们就付钱。”

与沈孟生的沮丧和气馁相反,2013年大学毕业并在北京工作的汪哲现在对买房充满热情。他为2017年设定了一个“小目标”:在北京买一套房子,有自己的房子,养一只小猫。

半个多月前,汪哲成功办理了北京户口,正式获得购房资格。在过去的六个月里,他和他的家人做了售房集资和了解北京各地区房价的功课。新年伊始,他将购房计划从网上看房提升到实地考察。

李安然是一位同学,他在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读研究生时“表现很好”,与他同龄,但他已经是一个“拥有四份财产的年轻女人”——一个男朋友,一个北京户口,一个北京牌照和一套北京房子。

但他不知道,似乎什么都有的李安然也面临着同样的压力:这所房子是她父亲在她还在黑龙江读高中的时候买的,这相当于提前让她在北京转圈。现在她和她男朋友的工资加起来。在10,000年代早期,虽然她不必支付抵押贷款,但她不得不小心使用,这使她养成了使用手机应用程序记账的习惯;此外,结婚和怀孕也被提上日程。为了孩子的将来,他们想买一个学区,即使只有几平方米,但他们自己买不起。

90后的北京买房故事:面包与理想 你选哪一个?

这是三个90后的故事,他们年龄相仿,来自不同的地区,有着良好的教育背景。面对北京的高房价,他们给出了不同的选择。沈孟生决定暂时“逃脱”,汪哲故意“征服”,而李安然则在前两者之间。他不想逃跑,但很难唤起他的斗志。

干扰者

不管他们是谁,关于房子的话题很早就闯入了他们的生活。

沈孟生大学刚毕业就被动员去买房子。2013年底,她去了北京郊外她姑姑家。晚饭后,每个人都坐在客厅里喝茶聊天。当我叔叔听说她已经顺利安顿下来时,他以严肃的语气建议她买一栋房子。

“他们认为我的工作是稳定的,我的工资可以承担抵押贷款,而北京的房地产只是很难降价,所以我可以让我的家人尽快支持首付。”沈孟生回忆道。谈完之后,她开始用手机上网看房子,从南三环一路找到了北五环。当时,南三环均价为每平方米2-3万元,西北三环中关村均价(000931,买入)(000931,分享)在7-11万元之间波动,而北五环和六环天通苑和北七家均价为1万元。

90后的北京买房故事:面包与理想 你选哪一个?

她太“崇拜”中关村的房价了。该单位有食堂和宿舍,不包括其他福利。沈孟生的月薪是一万多元。对于大多数应届大学毕业生来说,这是一笔巨大的收入,而中关村的高房价只是沧海一粟。

从那以后,沈孟生开始关注在北京买房的话题。她定期在网上搜索房价变化,并经常与同事和朋友交流信息。她会阅读手机上推的所有房地产新闻。

汪哲早些时候接受了买房的概念。几乎从他去北京上大学的第一年起,是否在北京买房就成了他们家的烦恼。2009年,虽然远离南昌,但父母都是公务员,他们密切关注着北京快速上涨的房价。然而,当时,父母有不同的意见。我父亲认为人们不必为了房子而努力工作,但我母亲主张买房子,她可以通过在早期咬紧牙关,在后期留下来过上好日子。

90后的北京买房故事:面包与理想 你选哪一个?

起初,汪哲更倾向于他父亲的生活态度,但大三春节发生的一件事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他的观念。汪哲对出国留学没有多大热情,因为他担心家庭负担过重。一天,妈妈把他带到一个“非常宽敞”的空房间,对他说:“这是我在你大二的时候买的,这样你就可以放心出国了。”。听到这句话的那一刻,汪哲的心怦怦直跳,她的母亲对她的家人撒了五年的谎,她一个人赢得了这笔财富。

90后的北京买房故事:面包与理想 你选哪一个?

这个意想不到的破门而入的半成品房缓慢而持续地帮助汪哲的母亲向她的家人倾诉她的人生哲学。汪哲是家里唯一的孩子。当他从研究生院毕业并选择在未来发展一个城市时,他的父亲希望他能回到南昌参加公务员考试,并有一辆稳定繁荣的汽车。他母亲鼓励他留在北京奋斗,说:“你爷爷从大山里到省城去了。我和你父亲训练你去北京美国,你也试图在北京扎根。一代比一代好。”

90后的北京买房故事:面包与理想 你选哪一个?

相对而言,李安然对房子的反应更被动——在她开始考虑房子之前,房子是她父亲带给她的。当时,一直在外地工作的李安然的父亲从内蒙古调到北京。2008年,他在北三环和平西桥地铁站附近购买了一处80多平方米的房产。高考后的暑假,李安然第一次走进了北京的新家,带着一种难以形容的喜悦。

现在,我的父亲已经被调到Xi工作,我的母亲是她家乡的一名教师。作为家里唯一的孩子,她成了这所房子的主人。在房地产的支持下,她的未婚夫也跟随北京,她在同一年获得了博士学位。

行为

在计划在北京买房之前,汪哲已经有过一次买房的经历,但只是在他的家乡南昌。

2016年3月,经过半年的曲折求职,汪哲正式在一家大型央企找到了工作并安顿下来。

这是一家从事房地产业务的公司。买房的信念进一步增强了。最直接的刺激来自内部会议。会上,房地产营销总监根据量化宽松、鼓励去库存等政策进行了判断。很有可能,北京的房价不得不大幅上涨。这句话让当时还在实习阶段的汪哲担心:“迟买总比早买好,先占了坑再说。”

由于当时北京户口还没有实行,王哲只能转向空.提高其家乡房地产价值的目标

一个月后,汪哲又增加了一处房产——位于南昌市政府对面,绿化率高,面积近100平方米。首付20万元,一半由父母出资,一半由汪哲向朋友借。月供4600元,汪哲每3个月提取一次公积金用于还贷,中间两个月由父母帮忙支付。

沈孟生也有过短暂的买房经历。2014年春节,被叔叔安利录用后,她向在系统工作的父母提出在北京买房。他们都非常支持,私下里讨论“一定要帮助独生女在北京买房。”但是,由于目前首付不足,加之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控制房价,建议女儿等一等。

让家人尴尬的最低首付是80万元。这个价格是沈孟生参照南三环某段60多平米的房子估算出来的。在沈孟生的家乡,山东的一个地级市,80万元足以买一套非常舒适的新房子。

沈孟生知道,如果他不放手,他的父母会通过卖铁锅里的铁来帮他收钱。但她不希望他们把所有的积蓄都扔给自己,也不希望他们低头向亲戚借钱,欠他们一个人情——“我希望我的父母能在家乡过上舒适的生活。”

她还为自己计算了账目。即使你付了首付,你每个月也要承担5000多元的抵押贷款。扣除搬出宿舍和将来租房的费用后,可支配收入只有3500元,很难维持生活质量。

再加上沈孟生打算辞职,这种购买房子的突然冲动燃烧了三个月,然后就消失了。2014年4月,她完全放弃了买房。

来源:千龙新闻网

标题:90后的北京买房故事:面包与理想 你选哪一个?

地址:http://www.qinglongs.com/qlwxw/114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