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076字,读完约10分钟

数字普惠金融具有四个特点:广泛的服务覆盖面、受欢迎的客户群体、基于数据的风险管理和低交易成本。发展数字普惠金融不仅符合数字时代的客观要求,也是解决普惠金融现实问题的重要手段。

目前,数字技术与包容性金融理念的深度融合已经成为金融创新领域的焦点和热点。不久前举行的20国集团杭州峰会通过了中国政府倡导和制定的《20国集团数字普惠金融先进原则》。《高级原则》包括8项原则,如利用数字技术促进普惠金融发展,以及66项更具体的行动建议。这是国际社会首次在这一领域推出高级别指导文件。因此,世界各国将加快形成数字技术驱动的普惠金融发展新模式,推动普惠金融发展进入新阶段。

发展数字普惠金融的实践与思考

数字技术有助于包容性金融发展

普惠金融的本质是向社会各阶层和群体全方位提供服务,普惠金融的广泛包容性客观上决定了普惠金融业务具有高风险、高成本和低收入三大特征,这使得商业银行缺乏推动普惠金融发展的动力。然而,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智能终端等数字技术的发展已经消除了时间and/きだ 0/。数字普惠金融是通过数字手段提供的普惠金融服务,具有以下特征:

发展数字普惠金融的实践与思考

首先,服务覆盖面很广。从覆盖范围来看,传统金融机构需要通过铺设实体网点来提高覆盖范围,这受到铺设机构成本高的限制。传统金融机构一般将其主要资源分布在人口和商业集中的地区,难以渗透到经济落后地区。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消除了这个缺点。即使一些地区没有银行网点和自动取款机,客户也可以通过电脑、手机等终端工具找到他们需要的金融资源,完成非现金交易。金融服务更直接,客户覆盖面更广。

发展数字普惠金融的实践与思考

第二,客户群体的普及。商业银行往往遵循“28年规则”,专注于服务大企业和城市高收入人群,而小微企业和农村客户在长尾市场上无法获得有效的金融服务。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长尾市场的边际成本大大降低。一方面,通过互联网技术,“毛细血管”可以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吸收社会各个层面的“一分一毫,一毛钱,一元钱”,达到一分一毫的效果;另一方面,基于大数据分析,可以优化配置(Aiji、净值、信息),实现服务市场细分和精准营销,将资源恰当地传递给资本需求者,满足个性化的金融服务需求。

发展数字普惠金融的实践与思考

第三,风险管理数据。普惠金融业务的高风险本质上来自信息不对称。由于小微企业和低收入人群缺乏有效的抵押物和质押物,商业银行难以确定还款来源,导致高风险。利用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商业银行可以在分析日常交易数据流和信息流的基础上,有效判断客户的信用等级和信用等级,显著提高风险识别能力和信用审批效率,为小微企业和低收入群体提供有效的金融服务。

发展数字普惠金融的实践与思考

第四,交易成本降低。与实体网点相比,数字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使资金供需双方能够在网络平台上完成信息搜索、定价和交易流程,从而实现实体网点的部分置换,减少人员和设备的占用,大大降低商业银行的运营成本,使客户能够以更低的价格获得金融服务,促进金融包容性的实现。国内外经验表明,互联网和传统银行业务的数字化对降低银行业务运营成本有明显的效果。

发展数字普惠金融的实践与思考

可以说,发展数字普惠金融不仅符合数字时代的客观要求,也是解决普惠金融现实问题的重要手段。

邮政储蓄银行数字普惠金融实践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服务社会、服务中小企业、服务“三农”的战略定位,坚持“惠城惠乡、惠民”的社会责任,充分发挥覆盖城乡和大规模资本的网络优势,积极探索商业普惠金融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邮政储蓄银行的普惠金融实践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金融服务半径广。截至2016年6月底,邮政储蓄银行在全国拥有4万多个实体网点、15万个农业取款点和10多万个自助设备。在实体网点中,有近3万个网点分布在各县的农村地区。在一些边远贫困地区,邮政储蓄银行是当地农牧民获得正规金融服务的主要渠道。第二,服务内容具有包容性。截至2016年6月底,邮政储蓄银行共发放个人小额贷款1.2万亿元,为900多万客户提供个人小额贷款服务。

发展数字普惠金融的实践与思考

普惠金融需求具有“短、小、频、急”的特点,金融服务成本高、风险高。如何借助数字技术实现营销批量化、管理精细化、运营自主化和风险控制系统化,不仅延长了空的服务时间,而且有效降低了成本,是商业普惠金融面临的现实问题。对此,邮政储蓄银行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是积极构建线上线下综合金融服务网络,努力提高普惠金融服务覆盖率。近年来,邮政储蓄银行坚持电子银行业务优先发展战略,将个人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电子渠道整合成品种齐全、经验丰富的网上交易服务平台。同时,依托设备丰富、流程便捷的线下营销服务平台,实现了电子渠道与物理网络互联互通的“大渠道”业务模式,线下实体银行与网上虚拟银行协调发展,让客户随时随地无障碍获得金融服务。截至2016年6月底,邮政储蓄银行电子银行个人客户近1.7亿,手机银行注册客户约1.2亿。目前,邮政储蓄银行70%以上的业务是通过电子银行完成的,这不仅大大降低了运营成本,而且促进了实体网点从“交易核算中心”向“营销服务中心”的转变,有效提高了普惠金融服务质量。为了更好地利用新技术支持普惠金融,邮政储蓄银行正在大力推进接入渠道的“云”工作,利用云平台的高可靠性和可扩展性为客户提供更好更快的服务。目前,云平台交易量已占我行交易总量的35%。

发展数字普惠金融的实践与思考

第二,积极构建开放协作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努力提高普惠金融服务的可用性。以互联网金融云平台建设为契机,以产品创新、数据分析为引擎,以整合三大板块资源为切入点,邮政储蓄银行形成了“互联网金融+农村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快递物流”、“互联网金融+跨境电子商务”等“互联网金融+集团优势资源”的特色网上信贷发展模式。在农村电子商务领域,邮政储蓄银行与邮政合作。充分发挥其渠道优势和零售信贷审批经验,充分利用邮寄掌握的经营数据。为邮寄量身定制网上信贷产品“店主贷款”。com,并通过自动授信和自动审批模式实现整个流程的在线操作,从贷款申请到最终贷款最早可以在一天内完成。

发展数字普惠金融的实践与思考

第三,积极构建高效的信贷审批机制,努力提高普惠金融服务满意度。在前端,邮政储蓄银行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推进移动会展业,致力于为农民、商家和中小企业提供专业化、标准化、流程化的金融服务。中端,邮政储蓄银行积极探索信用工厂模式,不断拓展与第三方大数据征信公司的合作,将客户身份认证、黑名单查询、反欺诈查询、历史逾期验证等多维信息引入零售风险控制模式。通过建立信息更加全面、完整的信用风险模型,可以有效识别不良客户,减少信用风险造成的损失。在后端,基于数据挖掘和分析技术的应用,邮政储蓄银行实现了银行内外各类信息的集中整合和共享,从而实现了风险的早期识别、早期预警和早期处置。

发展数字普惠金融的实践与思考

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建议

目前,实现普惠金融的可持续发展仍然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如何进一步发挥数字技术在推动普惠金融发展中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考虑因素:

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互联网在农村的应用条件。虽然近年来中国的互联网普及率一直在稳步提高,但与城市地区相比,农村地区的互联网普及率仍存在较大差距。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农村地区通信基础设施投资不足,而移动通信、光纤宽带和数字电视等互联网基础设施不能有效满足农村居民的有效信息需求,导致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2015年,城市互联网普及率为65.8%,而农村互联网普及率仅为31.6%。建议政府部门进一步扩大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投资规模,加大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并提供一定的财政补贴或费用减免,以降低农民使用互联网的成本,为扩大普惠金融覆盖面提供有利的硬件条件。

发展数字普惠金融的实践与思考

二是建立数据共享机制,完善社会信用信息系统。信用筛选是替代抵押品、降低包容性金融风险和成本以及应对信息不对称的关键手段。只有当信用报告机构拥有充分和全面的信用信息时,才能更准确地反映客户的真实信用状况。随着互联网普及率的提高,在互联网的使用过程中会沉淀出大量的碎片和非结构化数据,成为信用评估的主要数据源。目前,央行牵头的信贷信息系统收集的数据主要来自商业银行等特许金融机构,不能覆盖所有有金融需求的群体,即数据覆盖面不能完全满足普惠金融快速发展的实际需要。建议政府部门尽快统一数据标准和格式,进行标准化数据融合,打破数据资源部门之间的“信息孤岛”格局,整合分散在金融机构、司法、工商、税务、公用事业等部门的信用信息资源,形成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夯实社会信用信息系统基础,提升商业银行大数据风险控制能力。

发展数字普惠金融的实践与思考

第三,加强金融知识的宣传和培训,优化普惠金融生态系统。客户的金融知识水平、信用观念和风险意识是构成金融生态环境的基本要素。为经济落后地区提供良好的金融服务,首先要建立良好的金融生态系统。因此,推进农村和贫困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当务之急是教育和普及当地干部群众的基本金融知识,即“先扶贫、后助智”、“先富、后富”,建议鼓励涉农金融机构加强与当地政府部门和共青团组织的协调与合作。 深入贫困地区开展金融教育培训,提高贫困地区金融人员对金融本质的认识,熟悉金融工具的使用,从根本上改善贫困地区的金融状况

发展数字普惠金融的实践与思考

第四,完善监管体系,维护普惠金融客户权益。互联网公司利用了互联网技术,但实际上他们所做的事情与传统金融并没有根本的不同,这使得金融与非金融的界限更加模糊,从而增加了金融监管的难度。同时,监管中的漏洞和薄弱环节也使缺乏金融知识、风险识别能力低的客户面临巨大风险。一个与时俱进的监管体系应该能够在保持金融体系稳定、保护消费者利益和鼓励创新之间找到最佳平衡。如前一阶段,中国正规金融体系之外的p2p、股权众筹等投融资平台广泛发展,“关、停、转”现象时有发生,不仅给人民财产带来损失,严重打击了投资者信心,也给新兴的互联网金融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舆论危机和行业危机。建议以国务院“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活动”为契机,修订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互联网金融的性质,规范互联网金融的运作,加强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取缔行业混乱,引导互联网金融业进入正确的创新轨道,实现根本性改革。

发展数字普惠金融的实践与思考

(吕家进是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行长。本文编辑/陈伟)

来源:千龙新闻网

标题:发展数字普惠金融的实践与思考

地址:http://www.qinglongs.com/qlwxw/116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