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65字,读完约4分钟

新的资产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已经一个多月了。根据新规定的要求,“新发行的银行理财产品不应保留超过预期收益率的投资收益,而应明确会计规则,将除管理费以外的所有投资收益归投资者所有”,许多银行开始尝试净值产品,并在收益分配方面进行创新。

然而,据《证券报》记者统计,虽然今年以来商业银行的净资产理财产品的发行量同比大幅增加,但记者最近走访了北京几家银行网点,发现虽然很多银行都在销售,但净资产理财产品并不是银行的主要产品。

175种净资产理财产品正在募集或存续

根据中国财富管理网的统计,2018年5月,在面向普通个人客户的银行理财产品中,有175种资产净值理财产品正在募集或存在,而2017年5月,只有23种资产净值理财产品。根据中国财富管理网披露的数据,今年第一季度有433种银行理财产品,而2017年同期只有63种银行理财产品。

从时间上看,从2017年下半年开始,银行开始实施理财产品的净值转化,商业银行加大了对净值理财产品的研发,这与新的资产管理条例草案的发布是一致的。

根据新的资产管理规定,新发行的银行理财产品不应保留超过预期收益率的投资收益,而应明确会计规则,将除管理费以外的所有投资收益归投资者所有。也就是说,当产品没有预期回报率,投资者承担自己的风险时,他们也可能获得理财产品的超额回报。在这方面,许多银行开始尝试净值产品,并在收入分配方面进行了创新。

银行净值型理财产品暴增七八倍

记者访问期间,股份制银行的净资产产品有其业绩分享方法:如果产品到期年化收益率低于最低业绩基准,则不收取投资管理费;如果高于最高业绩基准,超额业绩奖励将收取一定比例的投资管理费。

在另一家股份制银行,一款产品模仿了公共基金的运作模式,设立了投资经理,明确了投资经理的投资策略和以往的投资业绩曲线,大大提高了管理透明度。本产品期限为20年,每180个自然日为一个投资子周期,即本次认购的投资到期日为t+180天,起购金额为5万元。

但是,目前各银行发行的净值产品比例仍然较低,而传统的封闭式非净值产品仍然占很大比例,而净值产品的比例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财务经理不主动推荐

近日,《证券报》记者走访了北京几家银行网点,发现虽然大部分银行都在出售资产净值理财产品,但这并不是银行的主要产品。

“净值产品一直都有。例如,这款性能基准为5.05%的产品已经销售了5年以上。”在北京朝阳门附近的一家银行网点,一位理财经理拿出理财产品推广的单向《证券日报》记者说,“这个系列有两个产品,开盘频率是每半年和每年,之前的业绩比较基准分别是5.05%和5.10%,起拍价是5万元。”

随后,财务经理补充道:“不过,这种产品的风险水平更高。我建议你考虑一下这种一年无保证的财务管理,预期回报率可以达到5%。还有一种与黄金价格挂钩的215天结构性存款产品,最高预期回报率为4.5%。几乎不可能引发低收益率环境。”

记者在上述银行网点停留了约半个小时,观察了理财经理咨询理财产品客户的推荐优先级。其中,结构性存款产品为第一推荐,预期收益率突出的个人人民币无担保理财为第二推荐,大额存单为第三推荐。

《证券日报》记者走访的其他银行网点也发现了类似情况。在一家国有银行网点,当记者作为投资者咨询净资产理财产品时,财务经理回答说:“与预期收益产品相比,净资产产品既没有预期收益,也没有固定的投资期限,风险水平相对较高。您确定要购买吗?”

在一家股份制银行网点,财务经理向记者推荐了结构性存款产品和无担保财务管理。当记者问及是否有净值产品出售时,大堂经理回答:“有,但这取决于你的风险承受能力。”

她还表示:“新的资产管理规定一出台,我行就开始大力推广净值产品。然而,许多投资者非常抵触,然后我们没有主动推荐它。然而,在过去的两年里,我们的银行一直拥有净资产产品和固定数量的客户。这些产品也卖得很好,配额通常在招聘期或任命期的最后一天取消。”

《证券日报》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些投资者。许多投资者表示:“我不了解净值理财产品,接受它们需要一些时间,或者我更喜欢购买固定收益产品。”

在访问中,几位理财经理提到,净值理财产品的操作与开放式基金类似,所以我们要注意产品的风险水平,清楚阅读产品说明书,了解具体的投资方向。购买后,要经常关注资产配置和产品净值的变化,在利润最大化的同时,避免潜在的投资风险。

来源:千龙新闻网

标题:银行净值型理财产品暴增七八倍

地址:http://www.qinglongs.com/qlwxw/45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