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好大!好香!好脆!好爽!”金秋十月,在四川省阿坝州小金县,众多游客漫步在共享农庄里采摘苹果,满脸惊喜地发出阵阵感叹。近年来,小金县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农特产品,在成都市新津区的对口支援下,以农促旅,变“资源”为“资本”、变“农民”为“股民”、变“产品”为“商品”,通过“农业搭台、文化唱戏、旅游增收”,推广“纯净小金”城市品牌,汇聚起全面实施乡村振兴的力量。
一个苹果
十月的小金县,海拔2300米至2600米的高原沃土上迎来苹果丰收。近期,当地结合“中国农民丰收节”举办的小金县苹果采摘季系列活动也圆满落幕,通过采摘体验、农旅融合、科技赋能等,生动诠释了小金县在乡村振兴道路上的幸福图景。
在本次苹果采摘季活动中,备受瞩目的是小金苹果“果王”评选。经过农业专家和美食达人组成的评审团对果品色泽、大小、硬度、含糖量等多维度综合评定,沃日镇官寨村果农黄代荣凭借其种植的金冠苹果脱颖而出,荣获“果王”称号。
据黄代荣介绍,他跟随父辈从18岁就开始种植果树。最令黄代荣自豪的是,他家最老的一株苹果树,是金冠苹果,已经长了30多年,每年能产700多斤苹果。“今年拿到的‘果王’荣誉,就是靠金冠苹果挣来的。”分享经验时,他说:“不打农药,不套口袋,下雨不摘,做好修枝梳果管理,施肥用草原上买来的牛羊粪,苹果品质就能好。”黄代荣家4亩多土地种植了金冠、红富士、黄金维纳斯、瑞雪4个品种,全程都是老两口自己一手一脚打理,每年能产5万多斤苹果,大多数通过微信朋友圈销售,年收入达20余万元,供家里一个大学生和一个高中生读书。
在沃日镇木栏村,得益于成都市新津区的对口支援,当地成功复制了天府农业博览园张河村“共享农庄”模式,围绕“党建引领、村级组织、农户参与、市场运作、共建共享”的思路,整合资金,在1200余亩苹果核心产区内建设园林特色小木屋25栋、生态共享车位100余个,改造非标民宿5户,建成融“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小金苹果共享农庄,有效带动了群众增收。木栏村也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国家森林乡村等荣誉,逐渐打造成了“春赏花、夏避暑、秋摘果、冬滑雪”的全季旅游模式。截至目前,仅沃日镇苹果产业就年接待游客10万人次,实现旅游年收入1000余万元。
一头牦牛
牦牛肉刺身(生肉),你尝过没有?阿坝州雪犇牧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徐华普说,最初听说吃牦牛肉刺身,他是不敢下口的。后来经过朋友推荐尝试蘸芥末,他一吃就停不下来。这种能做刺身的高品质牦牛,得益于小金县牦牛“4218”养殖模式。
高原牦牛作为小金县五大主导产业之一,是小金县农牧民主要经济来源之一。长期以来,高昂的引种成本致使当地牦牛近亲繁殖加剧,品种退化问题日益突出。为落实省、州种养提升战略,推进“三品一标”品种培优工程,小金县率先探索出种牛培育与“共享”双创新模式,为高原牦牛产业升级提出“小金方案”。
自成都市新津区对口支援小金县以来,通过建立“对口帮扶+政府主导+企业带动+农户参与”的发展模式,打造饲草种植、加工、销售为链条,推动小金县产业发展,有力促进了各项政策、资金、项目加速落地,助力小金县乡村全面振兴。2024年,依托新津对口帮扶80万元专项资金,汗牛乡枷担湾牧场牦牛良种繁育项目正式启动。小金牦牛科技小院联合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县科农畜水局组建专家团队,提供全流程育种技术支持。
从自主培育到科学共享,小金县完成了自主培育种牛和科学消化种牛的过程,将牦牛种业产业链形成闭环。通过种源培育创新实现品种改良,借助共享机制加速良种推广,既保障了企业持续发展,又让农牧民获得稳定收益,实现了互惠互利良性发展产业,这一模式不仅推动了当地牦牛产业提质增效,更为高原牦牛种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样本。
一趟研学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小学语文三年级古诗《望洞庭》的秀美风景,出现在小金县的夹金海子。不信?那就跟着课本去研学吧!
“在国庆节之前,就已经有游客开始提前预订了。”小金县达维镇“红色夹金,玫瑰藏寨”研学产业基地(一期)项目负责人说,目前正在加快研学营地建设,完善住宿、餐饮、安全等配套服务。新津对口支援小金工作队积极响应阿坝州打造“研学之州”等战略部署,立足小金县红色文化与生态资源禀赋,将研学产业作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文旅融合的重要抓手。2024年投入帮扶资金340万元建设研学基地,2025年以夹金海子片区整体效果快速呈现为引爆点,整合投入帮扶资金870万元,并撬动乡村振兴衔接资金300万元、生态修复资金195万元,全力推进达维镇“红色夹金,玫瑰藏寨”研学产业基地(一期)项目。
该项目通过示范引导民宿升级、完善研学配套,旨在提升承接成都经雅安进入小金及四姑娘山客流外溢的能力。创新采用“龙头企业+国投公司+村集体+农户”合作模式,致力于将夹金村打造为“夹金山下红色旅游第一村”。目前,项目前期工作已完成。同步引入社会资本0.5亿元的高端民宿项目,投入运营,丰富片区业态。
小金县研学产业潜力巨大,通过资源整合、品牌打造、产业联动,有望成为阿坝州乃至四川省的研学旅行示范县。新津对口支援小金工作队将持续创新,推动小金县研学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县域经济和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一场助力
自2016年新津区对口帮扶小金县以来,9年累计投入财政资金1.2亿余元,引入社会投资5000余万元,助力小金县特色产业提质增效,推动“金苹果”共享农庄、“金玫瑰”研学基地、“金牦牛”精深加工、“金旅游”品牌塑造等产业蓬勃发展,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两地聚焦群众关切,开办“津金班”、实施四姑娘山山地户外急救中心项目,提供就业岗位15000余个、带动就业1000余人次。开设小金农特产品展销专馆、数字化线上销售金平台,宣传推广特色农产品,累计实现消费帮扶和社会帮扶3600余万元。(文/赵小洪 图/黄锐)
来源:千龙新闻信息网
标题:从“输血”到“造血”,新津助力小金培育乡村振兴新动能
地址:http://www.qinglongs.com/qlwjj/42701.html
心灵鸡汤: